[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可透视锅盖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0867.2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陆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意祥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5171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透视 锅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可透视锅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中常见的锅盖通常采用不透明的塑料、金属或者玻璃制成。锅盖采用不透明的塑料制成时,盖上锅盖后,从外面无法看清锅内食物的烹饪状态,用户只有通过食物发出的气味来判断,但此方式与锅内食物的状态相差较大,没有直接观察来得准确;若要观察锅内的食物,必须要打开锅盖,而打开锅盖后,锅内蒸气上升,造成热量流失,影响食物的烹调效果。由金属制成的锅盖也存在上述问题,其不仅不具有可透视性,而且成本也高。玻璃锅盖虽然具有可透视性,但其存在易碎的缺点,用作锅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锅盖领域中,玻璃锅盖一般较少采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可透视锅盖,其具有可清晰地观察锅内食物状态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可透视锅盖,包括锅盖体、可视部,所述的锅盖体开有通孔,所述的可视部为一放大镜,该放大镜固定于锅盖体,并覆盖通孔。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锅盖体的通孔呈圆形,所述的放大镜呈圆形,放大镜嵌装入锅盖体的圆形通孔内。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放大镜的外圆周边缘均布上、下卡勾,上卡勾与下卡勾间隔布设,上卡勾与下卡勾间留有与锅盖体厚度相适配的间隙,锅盖体的圆形通孔的边缘嵌入上、下卡勾间而与放大镜固定成一体。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上卡勾、下卡勾各设四个。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放大镜为双凸型的透镜。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放大镜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向外凸。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放大镜的局部呈双凸型,其余部呈平板状。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设一手柄,该手柄一端通过螺丝与放大镜相连,另一端卡入锅盖体边沿。
所述的可透视锅盖,锅盖体采用铝、铁或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可透视锅盖设置放大镜,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透过锅盖的可视部,清晰地看清锅内食物的状态,便于辨认锅内食物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状态,从而烧出美味佳肴;并且放大镜强度高,遇高温也不易破碎,因此,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可透视锅盖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锅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锅盖体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放大镜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放大镜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一放大镜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B部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一可透视锅盖的装配图。
图9是实施例一可透视锅盖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C部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二放大镜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三放大镜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四可透视锅盖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四手柄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例四手柄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四手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10所示,可透视锅盖包括锅盖体1、可视部2,锅盖体1外圈呈圆形,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铁、不锈钢等,锅盖体1的局部开有圆形通孔11,圆形通孔11的内径为a。
可视部2为一双凸型的圆形透镜,该透镜可以是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采用玻璃透镜时,其强度比一般玻璃高,因此,安全性好;采用塑料透镜时,例如可用PC材料制成,PC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防爆的特性,且体轻、成本低,并具有一定弹性。该透镜的外径与圆形通孔11的内径a相适配。透镜2的外圆周边沿形成四个上卡勾24、四个下卡勾25,上卡勾24与下卡勾25间隔排列,且上、下卡勾的轴向留有间隙,该间隙与锅盖体1的厚度相适配。
如图8所示,装配时,沿图中箭头方向将透镜2装入锅盖体1,透镜2的上、下卡勾24、25间卡入锅盖体1的圆周边缘,锅盖体1的内圆周边缘由于上卡勾24与下卡勾25地挡住而无法移动,从而将两者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可透视锅盖。这样,透镜2正好将圆形通孔11覆盖,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透过可视部即透镜2清晰地看清锅内食物的状态,便于用户把握各个烹饪步骤。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11,本实施例的可视部2采用单面凸的透镜,即该透镜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向外凸。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其可以达到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意祥,未经陆意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0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扫描光纤探头
- 下一篇:一种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