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遮阳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1144.4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波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遮阳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遮阳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由于汽车库的发展还相对较为滞后,所以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汽车在很长时间都需要停在室外。在酷热的阳光下,汽车往往都经受着曝晒。这不仅对汽车本身是一种伤害,而且曝晒后进入汽车的人还要经受高温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汽车遮阳篷。如申请号为200410001018.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构造使得汽车内用来开启和关闭遮阳篷的操作机构部分隐藏起来,从而改进了汽车外观和汽车的销售前景,并且其结构使得当隐藏操作机构部分时,无需改变汽车现有的部件和设计。该遮阳篷包括一个安装在顶板和顶篷内衬之间的导轨架,一个安装在导轨架两侧面的机构组件,一个由该机构组件开启和关闭的玻璃支撑轨,以及一个连接玻璃支撑轨的侧面并用来遮盖机构组件的装饰盖。其中装饰盖按预定长度制成,用于连接在玻璃支撑轨的侧面,并且装饰盖具有预定的高度,用于遮挡安装在导轨架和玻璃支撑轨之间的机构组件。申请号为200710307507.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篷它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遮阳布,所述的支撑架包括置于车顶的框架和与所述的框架连接的可活动的支撑杆;在所述的框架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各活动连接有至少一根支撑杆。在框架的前后左右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遮阳布,从而可以为四周的车窗遮阳。
这两种技术方案结构都较为复杂,重量较大,操作、存放都较为不便,而且在有风的情况下,其安装在车上时都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重量大,操作、存放不便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操作与存放都较为方便的新型汽车遮阳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汽车遮阳篷,包括前蒙布、后蒙布、上蒙布和左右侧蒙布,前蒙布、后蒙布、左右侧蒙布分别与上蒙布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蒙布沿边缘分别设有一个弹性环,形成前后蒙板,所述的前后蒙布分别对应轿车前后挡风玻璃,上蒙布对应轿车车顶,左右侧蒙布对应轿车侧窗。所述的各蒙布可以用一般的纺织布料,也可以用尼龙皮等材料,其外侧可以涂一层反射涂层,对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前后蒙布边缘的弹性环一般采用高弹性钢丝,一方面起到支撑前后蒙布;另一方面也可以压缩、折叠,以方便存放。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后蒙布呈椭圆形,其两侧分别与左右侧蒙布相连。这种形状一方面可以适配轿车的前后挡风玻璃,另一方面也使得弹性环的张力较大,使得前后蒙板的较为紧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蒙布和/或后蒙布和/或上蒙布和/或左右侧蒙布设有多孔透气布带。多孔透气布带可以释放内部的热量,对车体散热具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右侧蒙布分别设有横向条形多孔透气布带,该多孔透气布带设于左右侧蒙布的上部。在实际使用中,前后蒙布以及上蒙布都会具有一个较大的向上的角度,所以如果在这几块蒙布上设有多孔结构,雨水非常容易进入,所以该技术方案将多孔透气布带设于左右侧蒙布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右侧蒙布分别设有一个与汽车后视镜对应的后视镜套。汽车的后视镜在车体结构中具有明显的突出,所以本设计方案专门设计该后视镜套,使得其在使用时结构紧凑,也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右侧蒙布设有若干连接带分别对应后视镜、前车门把手、后车门把手。该连接带在使用时,分别与后视镜、前车门把手、后车门把手相连接,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重量大,操作、存放不便等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汽车遮阳篷结构简单,重量较,操作与存放都较为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波,未经白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1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