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1524.8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3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冯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贵春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2H9/04;H02H3/08;H02H3/20;H03H11/02;H03K5/01;H03K17/6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办公设备 专用 电源 插座 | ||
1.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雷击保护电路(1)、过压保护电路(2)、干扰波净化电路(3)和过载保护电路(4),该插座还包括信号取样电路(5)、电流控制电路(6)、信号比较电路(7)、脉冲整形电路(8)以及输出控制电路(9),所述的雷击保护电路(1)具有接地端且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4)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取样电路(5)的输入端和电流控制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信号比较电路(7)的输入端上分别与电流控制电路(6)输出端以及信号取样电路(5)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信号比较电路(7)的输出端与脉冲整形电路(8)的输入端相连接,脉冲整形电路(8)输出端与输出控制电路(9)的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雷击保护电路(1)由压敏电阻U1和压敏电阻U2串接构成,所述的压敏电阻U1和压敏电阻U2连接在电源N端与电源L端之间,且压敏电阻U1和压敏电阻U2的接点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2)包括压敏电阻U3,所述的压敏电阻U3连接在电源N端与电源L端之间,且压敏电阻U3与压敏电阻U1和压敏电阻U2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干扰波净化电路(3)由电容C1、电容C2、电感L1以及电感L2所组成,所述的电容C1和电容C2相互并联连接在电源N端与电源L端之间,所述的电感L1串接在电源N端上且与电容C1、电容C2相连接,所述的电感L2串接在电源L端上且与电容C1、电容C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4)包括电阻RP,所述的电阻RP串接在电源L端上,且电阻RP与电感L2以及电容C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信号取样电路(5)包括互感器CT以及多路电源插孔,所述的电源插孔包括依次并联连接的计算机主机插孔(10)、传真机插孔(11)、笔记本插孔(12)、显示器插孔(13)、打印机插孔(14)以及工作照明灯插孔(15),所述的互感器CT与电阻RP串接连接,计算机主机插孔(10)串接在互感器CT的初级,主机开关机的电流变化作为信号取样的互感器CT次级,所述的笔记本插孔(12)与显示器插孔(13)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流控制电路(6)由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7以及电容C8所组成,所述的互感器CT次级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的互感器CT次级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以及电容C8相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电容C7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信号比较电路(7)包括比较器A1、比较器A2、电阻R2以及电阻R3,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VDD2相连接,所述的比较器A1的正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比较器A1的负端与电阻R2、电阻R3以及比较器A2的正端连接,所述的比较器A2的正端与电阻R2、电阻R3连接,比较器A2的负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脉冲整形电路(8)包括触发器A3、电容C9以及电阻R4,所述的触发器A3的CP端与比较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电阻R4连接在触发器A3的Q端与R端之间,所述的电容C9分别与触发器A3的R端与电阻R4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专用电源插座,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控制电路(9)包括触发器A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0、电容C11、三极管T1以及二极管D5,所述的触发器A4的CP端分别与触发器A3的Q端以及电阻R4相连接,所述的电容C10以及电阻R6串接后连接在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触发器A4的VSS端之间,电容C11分别与电阻R6以及电容C10相连接,触发器A4的R端与电容C11、电阻R6以及电容C11相连接,所述的触发器A4的Q端与电阻R5相连接,所述的三极管T1的基极与电阻R5相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与二极管D5并联后连接在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贵春,未经冯贵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15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