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同时进行飞灰采样的烟气取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1921.5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公钢;池作和;朱霖;王进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进行 采样 烟气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采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同时进行飞灰采样的烟气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烟气进行分析时,一般需要对烟气进行采集,然后进行过滤除尘,脱水,吸湿后送至精密气体分析仪进行分析测试。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原则上应尽量避免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气体混入的前提下充分分析烟气中各成分组分。现有的烟气采集枪通常以抽气的方式采集气体后以气囊储存,再对气囊中储存的气体进行下一步处理,由于在采集前没有经过除尘装置处理,无法对烟气中飞灰进行采样。另外对采集到的高温烟气进行冷却处理的设备简单,无法有效的降低烟气温度并对采集温度进行监控,导致温度过高时损坏设备(如烧坏气囊),温度过低时形成酸露腐蚀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进行飞灰采样的烟气取样装置,可同时进行除尘,飞灰采样,并对所采集烟气的温度进行监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烟气抽取管道、烟气冷却套筒、测温元件、滤筒筒套和滤筒;烟气抽取管道的一端为直管段,其另一端为扩口段,烟气冷却套筒同轴安装于烟气抽取管道的直管外,烟气冷却套筒内部分隔为内外两层,外层与内层间设置有螺旋肋片,在靠近烟气抽取管道扩口段的烟气冷却套筒的一端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排水口,冷却水进水口与烟气冷却套筒的内层连通,冷却水排水口与烟气冷却套筒的外层连通,烟气抽取管道扩口段与滤筒筒套螺纹连接,滤筒筒套内安装滤筒,在未安装在烟气冷却套筒的烟气抽取管道直管上安装测温元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所抽取的高温烟气的温度,又可保证烟气温度不低于酸露点温度,可对冷却后的烟气温度进行监控,并完成对烟气的除尘和飞灰取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烟气抽取管道,2.烟气冷却套筒,3.螺旋肋片,4.冷却水进水口,5.冷却水排水口,6.测温元件,7.滤筒筒套,8.滤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烟气抽取管道1、烟气冷却套筒2、测温元件6、滤筒筒套7和滤筒8;烟气抽取管道1的一端为直管段,其另一端为扩口段,烟气冷却套筒2同轴安装于烟气抽取管道1的直管外,烟气冷却套筒2内部分隔为内外两层,外层与内层间设置有螺旋肋片3,在靠近烟气抽取管道扩口段的烟气冷却套筒2的一端设有冷却水进水口4和冷却水排水口5,冷却水进水口4与烟气冷却套筒2的内层连通,冷却水排水口5与烟气冷却套筒2的外层连通,烟气抽取管道扩口段与滤筒筒套7螺纹连接,滤筒筒套7内安装滤筒8,在未安装在烟气冷却套筒2的烟气抽取管道1直管上安装测温元件6。
所述测温元件6为热电偶、热电阻测温计或红外测温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烟气取样枪工作时,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口4输入,冷却水与烟气抽取管道1外壁直接接触进行换热,随后已经进行了换热的冷却水通过前侧孔隙进入外层,沿螺旋肋片3方向流动,最后由冷却水排水口5输出,经过换热的冷却水能在外层螺旋肋片3的扰动下加强散热,以避免由于换热而使输入内层的冷却水温度过高,影响对高温烟气的冷却效果。冷却套筒出口设置一测温元件6,以对冷却后烟气的温度进行监控,可通过调节冷却水输入量来对出口烟气温度进行调控,以保证出口烟气温度不会过高或低于酸露点温度。经冷却后的烟气进入滤筒筒套7中,然后经过嵌于滤筒筒套7中的滤筒8后通出,烟气中所带飞灰在经过滤筒时被挡下而停留在滤筒内壁上。进行飞灰含量分析时,只需旋出滤筒筒套后一部分,小心取出滤筒,从滤筒内壁取定量飞灰进行测定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19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