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安全下降行程的链条提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2084.8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3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华;王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华 |
主分类号: | B66D1/20 | 分类号: | B66D1/20;B66D1/50;B66D1/5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陈洪娜 |
地址: | 315013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安全 下降 行程 链条 提升 装置 | ||
1.一种具有安全下降行程的链条提升装置,包括有
升降体(1),能沿竖直导轨(9)上下运动;
电机(2),固定在所述升降体(1)的中部上;以及
传动链轮组,包括有第一、第二驱动轮(31、41),同时安装于所述电机(2)主轴上;两个第一牵引轮(32),分布在所述电机(2)主轴的两旁,且在其中一第一牵引轮(32)与所述第一驱动轮(31)之间分布有第一张紧轮(33),该两个第一牵引轮(32)、第一张紧轮(33)和上述第一驱动轮(31)上绕设有第一链条(34);两个第二牵引轮(42),分布在所述电机(2)主轴的两旁,且在其中一第二牵引轮(42)与所述第二驱动轮(41)之间分布有与上述第一张紧轮(33)相异侧的第二张紧轮(43),该两个第二牵引轮(42)、第二张紧轮(43)和上述第二驱动轮(41)上绕设有第二链条(44);
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连杆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轮(33)和第二张紧轮(43)之间,该连杆机构包括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摆动杆(51)、第二摆动杆(52)、第一连接杆(53)和第二连接杆(54),其中,所述第一摆动杆(51)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101)与所述第二摆动杆(52)的一端相铰接而成为第一铰接点(a),所述第一连接杆(5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摆动杆(51)的中部上,所述第二连接杆(5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摆动杆(52)的中部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10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4)的另一端相铰接而成为第二铰接点(b),并且,该连杆机构上还设置有一供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相互分离的弹性复位装置;
第一摇杆(61),其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升降体(1)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轴(611),所述第一张紧轮(33)套置在该第一固定轴(611)上,所述第一摆动杆(51)的另一端(511)和该第一摇杆(61)相铰接;
第二摇杆(62),其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升降体(1)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623),所述第二张紧轮(43)套置在该第二固定轴(623)上,所述第二摆动杆(52)的另一端(521)和该第二摇杆(62)相铰接;
第一安全开关(105),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体(1)上且和所述第二摇杆(62)相对应;
第二安全开关(106),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体(1)上且和所述第一摇杆(61)相对应;
第一调节轮(91),该第一调节轮(91)的主轴固定在第一联动曲柄(81)的一端,该第一联动曲柄(81)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升降体(1)上,该第一联动曲柄(81)的另一端和第一拉杆(71)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拉杆(71)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摇杆(61)相铰接;
第二调节轮(92),该第二调节轮(92)的主轴固定在第二联动曲柄(82)的一端,该第二联动曲柄(82)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升降体(1)上,该第二联动曲柄(82)的另一端和第二拉杆(7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拉杆(72)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摇杆(62)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安全下降行程的链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复位装置包括有弹簧座(55)、支座(56)和弹簧(57),所述弹簧座(55)的主体呈倒U形,该弹簧座(55)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供弹簧套设的定位套(551),该定位套(551)内插设有一可相对于该定位套(551)滑移的导向柱(554),所述导向柱(554)的上部和所述支架(6)固定相连,在该弹簧座(55)主体的两侧壁中部纵向开有导向长孔(552),两侧壁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相互对齐的第一铰接孔(553);
所述的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同时位于该弹簧座(55)主体的两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销轴(101)的两端轴颈分别支承在对应侧的第一铰接孔(553)中,所述第二销轴(102)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侧的导向长孔(552)中;
所述支架(56)位于弹簧座(55)主体之上,且通过所述第二销轴(10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53)、第二连接杆(54)相联动,所述弹簧(57)则限位在所述支架(56)与弹簧座(55)主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华,未经朱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20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巷道双立柱堆垛机
- 下一篇:一种间接拉伸强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