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控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3418.3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再兴;刘志勇;智苏朋;李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5/50 | 分类号: | H01J25/50;H01J23/12;H01J23/02;H01J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1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磁控管,属于磁控管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磁控管作为一种真空电子管,对真空度要求非常高,现有磁控管如图1所示,磁控管的真空空间由第一陶瓷件1、管壳2、第一磁极3、阳极筒4、第二磁极5、扼流筒6、第二陶瓷件7、排气管8和阴极组件9密封而成,目前的管壳2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筒形部201、整体成平面形状的周边沿部202,周边沿纵向延伸部203、延伸部外折边部24,在周边沿部上有一个以上的凸点204,为了配合在安装阳极筒上的定位,在第一磁极3上冲压有两个或三个定位盲孔台31,管壳2周边沿部在与第一磁极3平面贴合接触后与阳极筒4顶端面密封焊接,在形成磁控管真空空间的所有部件密封连接后将空气从排气管8中抽出再密封排气管口,使磁控管内保持真空状态,而定位盲孔台31与管壳周边沿部202形成空间内的空气因为面接触密封而无法排出。另外,出于焊接方便性及制造成本的考虑,目前的管壳具有延伸部外折边部,因此避免不了折弯角,而在其与阳极筒4端部焊接后形成了具有间隙的空间,空气藏匿其中,如图4所示,由于管壳2周边沿部与第一磁极3进行平面贴合接触,也会形成许多微小的密封间隙空间,这些间隙空间与真空空间不能顺畅连通,因此在抽真空工序过程中无法将间隙中的空气完全抽出,而当磁控管完成抽真空密封后的制造过程中,以及后续的运输和在微波设备的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磁控管总是会受到振动冲击,在此振动过程中,原先管壳2与第一磁极3的接触密封部位因受到弹性变形而出现瞬时无法接触密封的状态,此时其间隙中的空气就会趁机流入真空空间,致使真空空间的真空度减低,降低磁控管的工作性能,缩短磁控管的工作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保持高真空度的磁控管。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第一陶瓷件、管壳、第一磁极、阳极筒、第二磁极、扼流筒、第二陶瓷件、排气管和阴极组件,其中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分别装设在阳极筒的两端,围成密封真空空间,管壳装设在第一磁极的端部,第一陶瓷件装设在管壳的端部,扼流筒装设在第二磁极的端部,第二陶瓷件装设在第二磁极的端部,排气管装设在第二陶瓷件的端部,阴极组件经第一陶瓷件插入管壳及第一磁极内,其中管壳包括筒形部、周边沿部、周边沿纵向延伸部,周边沿部上设有排气通道,第一磁极上冲压有带有盲孔的盲孔台。
上述第一磁极上冲压有两个或三个带有盲孔的盲孔台。
上述排气通道包括一条或一条以上成径向布置在周边沿部上的通道。
上述排气通道包括一条或一条以上呈圆周形布置在周边沿部上的通道。
上述排气通道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呈径向布置和圆周向布置在周边沿部上的若干通道,若干通道组成排气单元。
上述排气通道与管壳的周边沿部与第一磁极上的盲孔间所形成的孔间隙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没有现有磁控管管壳的折边部的结构,因此避免了折弯角的出现,减少了磁控管焊接后形成的非真空空间的间隙空间,因此减低了间隙空间内空气有可能流入真空空间内的空气量,又由于管壳上具有的排气单元,在磁控管抽气工序过程中,能将管壳周边沿部与第一磁极平面贴合处的形成的间隙包括盲孔台所形成孔内的空气排出去,基本避免了磁控管抽真空后其它密封空间内的气体流入到真空空间内,从而保证了磁控管的真空度,进而保障了磁控管的工作性能不受影响。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磁控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磁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磁控管的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P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磁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磁控管的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5中Q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3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