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连接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4115.3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添庆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4/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869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线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可实现快速插接使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尤其是电脑、通讯器材等。目前,电连接器形状及种类多种多样,有的直接固定在电路板上,有的接于线材断头。使用时只需要对插即可,相当方便,然而常用的连接器,尤其是线接的连接器,由于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焊线部位出现拥挤,不易焊接、易出现短接情况,或者连接不稳、易断开等等,极大影响产品使用。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连接器结构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结构优化,便于组装且可有效提升使用性的线连接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稳定,组装方便,利于线接的线连接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连接器结构,系为接于线端者,主要包括绝缘主体、多组端子及外壳,在绝缘主体上开设有上层端子槽、中层端子槽、下层端子槽及左右侧端子槽;第一组端子组设于绝缘主体的上层端子槽中,第一组端子的焊线端之锡脚呈扇形散开分布;第二组端子分别组设于绝缘主体的中层端子槽和下层端子槽中,第二组端子的焊线端之锡脚形成U形杯口接线;第三组端子分别组设于绝缘主体的左右侧端子槽中,第三组端子的焊线端之锡脚形成U形杯口接线;外壳包裹于绝缘主体外周,并与绝缘主体组合形成有插接端口。
所述绝缘主体后端延伸出有后伸段,在后伸段上下和左右侧面设有容接槽,分别供第二组端子和第三组端子的锡脚定位容置。
所述连接器系为USB 3.0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设计,实现多组端子有序分布,结构紧凑、合理,减少拥挤情况,利于线接操作,提升焊线质量;部分端子的锡脚形成U形杯口接线,利于焊线时聚锡,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绝缘主体和端子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端子接线示意图;
附图5为图4之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查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线连接器结构,系为接于线端者,主要包括有绝缘主体10、端子及外壳50。
绝缘主体10呈方块形,前端形成对插端,在绝缘主体上开设有上层端子槽11、中层端子槽12、下层端子槽13及左右侧端子槽14。第一组端子20组设于绝缘主体的上层端子槽11中,第一组端子20的焊线端之锡脚21呈扇形散开分布,即以中间为准,左右两边的锡脚适当外折分布,扇形展开,且第一组端子的锡脚21分布在一平面上,有效加大锡脚21之间的间距,利于焊接操作,防止锡脚21之间的短接情况。第二组端子30分别组设于绝缘主体的中层端子槽12和下层端子槽13中,第二组端子30的焊线端之锡脚31形成U形杯口接线;第三组端子40则分别组设于绝缘主体的左右侧端子槽14中,第三组端子40的焊线端之锡脚41也形成U形杯口接线;U形杯口在焊线时,有效控制线材及利于聚锡,使焊接更顺畅、更牢固,提升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外壳50包裹于绝缘主体10外周,并与绝缘主体10组合形成有插接端口,外壳50后端有一束线部51,以包夹固定线材,防止拉扯,保护端子与线材之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绝缘主体10后端延伸出有后伸段15,在后伸段15上下和左右侧面设有容接槽151,分别供第二组端子30和第三组端子40的锡脚31、41定位容置。后伸段15具有承接支撑作用,方便相应锡脚31、41定位焊接,增加结构性,也有效保护锡脚31、41,使之不易错位、变形,利于焊线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连接器是新型的USB 3.0连接器,使用时接在线材端头,实现插拔使用,连接器上层设有5PIN端子,即第一组端子;中层和下层各有2PIN端子,即第二组端子;左右侧各有1PIN端子,即第三组端子,端子之间合理分布,结构优化,减少拥挤情况,利于线接操作,提升焊线质量,从而获得理想之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添庆,未经蔡添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4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烧结热矿振动筛盲板
- 下一篇:路灯灯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