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4245.7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葛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爽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B01F3/04 |
代理公司: | 汕头新星专利事务所 44219 | 代理人: | 林希南 |
地址: | 47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族生物养殖设备,具体是指一种能够提高氧气与水接触的时间及接触面积的增氧装置。适合于水产养殖业和饲养水族生物上使用。
背景技术
增氧装置是一种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或饲养水族生物上的常用设备。在水产养殖业或饲养水族生物方面,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饲养量,往往是采用高密度精养方法,这种情况就需要饲养水体有更加充足的氧气,增氧装置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第200720082504.8号公开了一种鱼缸超声波增氧器,结构包括电源电路、六相反相器组成的振荡器和超声波压电换能器,其缺点是:成本较高,只能用在观赏鱼缸或饲养量少的养鱼池中,而不能应用在饲养量大的水产养殖业和饲养水族生物上使用。中国专利第200520082419.2号公开了一种加氧器,结构包括一个浮筒,浮筒下方设有其上数个叶轮的空心轴,叶轮上设有与空心轴的空腔相通的气孔,空心轴与叶轮的外围设有与浮筒底部连接的网制防护桶,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现有同类增氧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不适于在饲养量大的水产养殖业和饲养水族生物上使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增氧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氧装置,由电机、气泵、气管、分散器构成,分散器是一封闭的壳体,其上有进气口和若干外设的出气管段,每一出气管段上均有一连通壳体内外的气孔,电机与气泵作驱动连接,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分散器的进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分散器是一封闭的壳体,其上有进气口和若干外设的出气管段,每一出气管段上均有一连通壳体内外的气孔,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分散器的进气口连接,这样从气泵输送进分散器的高压气体经过诸多气管段的分割作用,变成诸多小股气流,小股气流从气孔输出后变成一个一个微小气泡呈现于饲养水体中,微小气泡与大股气流相比,在水中上浮的时间变长,表面积变大,从而增加了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还形成水的对流,这样可大大提高养殖水体的增氧效果,有效提高了单位水体的饲养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散器的纵剖示意图。
图中:1、电机;2、气泵;3、气管;4、分散器;5、壳体;6、进气口;7、出气管段;8、气孔;9、出气口;10、底面;11、顶面;12、左侧面;13、右侧面;14、前侧面;15、后侧面;16、养殖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增氧装置,由电机1、气泵2、气管3、分散器4构成,分散器4是一封闭的壳体5,其上有进气口6和若干外设的出气管段7等,每一出气管段7上均有一连通壳体5内外的气孔8,电机1与气泵2作驱动连接,气泵2的出气口9通过气管3与分散器4的进气口6连接。另外,分散器4为一长方体的壳体,其底面10为放置面,若干出气管段7等外设分布于其顶面11、左侧面12、右侧面13和前侧面14,进气口6设于其后侧面15。
使用时,电机1和气泵2安装于养殖池16的边上,分散器4浸入养殖池16的水中,电机1连接公共电源,当电机1得电带动气泵2工作时,分散器4便在水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并形成水的对流,起到良好的增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爽,未经葛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4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的干燥方法
- 下一篇:齿轮端面仿形倒棱机的摆动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