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4618.0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卢起彪;贾天巍;杨述华;李小怀;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4;F24F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风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器风道装置及使用该风道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风道装置常用于空调系统以及其它通风装置中。如对空调系统而言,空调风道是与整个空调性能高低戚戚相关的部分,而风道装置产生的风量大小与换热效率直接相关,其电机消耗也与空调能量消耗有直接关系,同时,室内机噪音也一直备受使用者关注。
随着空调能效需求的一再提高,原有风道装置已逐渐不能满足风量提升的需要,限制了换热效率与能效比的提高。若是通过增加风扇转速来实现风量的增长,这种方式下风量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电机功率的增加以及噪音的升高。风扇吸力面靠近后缘时,表面压力过低会导致气体与风叶表面之间分离,并可能发生回流以及一些涡流的产生,这些现象对风量有着不良影响,阻碍气流在叶片表面上顺畅流动,浪费风叶做功提供的能量,从而降低风量;此外,气体的湍流运动与涡流也是气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此可见,通过提高风量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但是实际实施难度很大。而对风道装置的结构及降低噪音性能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是本领域的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通过改进蜗壳风道结构,在保持噪音不变的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侧风量,同时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空调器风道装置,其中: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蜗壳盖、上蜗壳以及下蜗壳,所述上蜗壳和下蜗壳组合形成位于一侧面的进风口以及位于内部的蜗壳结构风道,所述进风口为蜗壳结构风道的空气入口,所述上蜗壳设置有风道出风口,所述蜗壳盖与上蜗壳组合形成出风框,空气由所述风道出风口经过所述出风框排出。
所述下蜗壳包括下风叶容纳部和接水盘,所述下风叶容纳部呈开口朝上的弧线型,且下风叶容纳部内轮廓设置有渐扩圆弧倒角,且沿出风方向,渐扩圆弧倒角半径尺寸逐渐增大。
空调器,其中,包括有上述的风道装置。
所述空调器为窗式空调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下蜗壳部分的蜗壳结构风道内轮廓设置有渐扩圆弧倒角,且沿出风方向,倒角半径尺寸越来越大;通过改进蜗壳结构提高风量,有效解决窗式空调器的风量问题,极大提高空调器的系统性能。在窗式空调器上应用,风量提高约13%,制冷量提高5%,EER提高4%。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前部分纵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后部分纵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下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上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蜗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蜗壳盖,2、上蜗壳,3、下蜗壳,4、进风口,5、蜗壳结构风道,7、出风框,11、上出风壁,12、第二凸出部,13、第二缺口,21、蜗舌,22、通孔,23、下出风壁,24、缺口,25、凸出部,26、上风叶容纳部,27、空气导流板,28、第一边板,31、下风叶容纳部,32、接水盘,61、渐扩圆弧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窗式空调器蜗壳风道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风道装置,如图1、2、3、4、7所示,其中,其中: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蜗壳盖1、上蜗壳2以及下蜗壳3,所述上蜗壳2和下蜗壳3组合形成位于一侧面的进风口4以及位于内部的蜗壳结构风道5,所述进风口4为蜗壳结构风道5的空气入口,所述上蜗壳2设置有风道出风口22,所述蜗壳盖1与上蜗壳2组合形成出风框7,空气由所述风道出风口22经过所述出风框7排出。
如图5、6所示,所述下蜗壳3包括下风叶容纳部31和接水盘32,所述下风叶容纳部呈开口朝上的弧线型,且下风叶容纳部内轮廓设置有渐扩圆弧倒角61,且沿出风方向,渐扩圆弧倒角61半径尺寸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4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钻机蓄能器隔膜
- 下一篇:一种轴承断电保护高位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