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肛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5359.3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平;黄美近;王辉;康亮;路婧;王磊;兰平;任东林;杨越雄;杨伟红;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31 | 分类号: | A61B1/31;A61B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106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肛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肛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患有肛门、直肠病变的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时,往往都需要使用肛窥器,其作用是撑开病变器官并进行相关的医疗操作,特别是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肛窥器用于暴露病变部位,配合手术器械一起使用,例如在进行痔疮套扎治疗时,首先要插入肛窥器,以显露病患部位的内痔块,然后使用吸扎器对痔块进行套扎,因此肛窥器是一种主要的辅助医疗器械。
传统的肛窥器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推杆及设于推杆端头的球形头,还包括一呈收缩状的筒体及设于简体大端口边缘的单边手柄,简体小端开口与球形头相适配,当推杆插入简体内后,球形头堵住小端开口,使用时,利用筒体小端开口观察病变部位,该种结构的肛窥器存在视野十分狭窄,而且操作空间有限,从而难以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扩大操作视野且提高手术操作精确度、方便于门诊检查时同时完成治疗操作的肛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肛窥器,其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外套由圆筒状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尾部的手柄,所述主体上端管壁处延伸有撑爪,所述内套为圆管状,内套前端为圆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撑爪为两个,均匀分布在主体上端管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爪为三个,均匀分布在主体上端管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使用时,首先将外套套接在内套上,使用者抓握手柄,将肛窥器缓慢插入患者的肛门,然后取出该内套,使用者可透过外套的撑爪间隙观察对应的肛肠侧壁处,从而进行诸如注射、套扎等治疗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肛窥器,其包括外套1和内套2,所述外套1由圆筒状主体11以及位于主体11尾部的手柄12,所述主体11上端管壁处延伸有撑爪13,所述内套2为圆管状,内套2前端为圆锥形。
根据肛窥器外套1直径的大小,所述撑爪13为两个或三个,均匀分布在主体11上端管壁。
本产品使用时,首先将外套1套接在内套2上,使用者抓握手柄12,将肛窥器缓慢插入患者的肛门,然后取出该内套2,使用者可透过外套1的撑爪13间隙观察对应的肛肠侧壁处,从而进行诸如注射、套扎等治疗操作。
本产品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需要,小直径产品撑爪13只有两个,只要用于门诊检查;而大直径产品撑爪13有三个,为住院时手术室麻醉后肛门部手术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53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