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6992.4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毛加;项立新;陶如钧;吴文波;赵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环流 水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水解池,特别是一种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进行厌氧水解。
背景技术
厌氧水解工艺是针对难生化废水所采用的一种预处理方法,利用兼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作用,把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得难生化废水可通过生化处理而达标。
现有水解工艺多为分建设计,由水解池和沉淀池、并有污泥回流泵房组成,构筑物多、工艺管线多、污泥回流系统复杂、占地大、能耗高。而现有的一体化厌氧水解池主要为升流式,为了保证进水与微生物充分混合,需要配置复杂的布水装置。由于水解和沉淀在同一个池子里进行,布水设施构造复杂,池容利用率低,总体造价高,且水流状态为推流式,对水质水量的抗冲击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分建式水解池的运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节约占地面积,能耗、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保证池容利用率高的同时,能够达到分建式水解池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具有反应池、沉淀池,其中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装置,中部均匀设置一组斜管,顶部设置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为环形,并通过中间墙分隔成内外两层,沉淀池布置在反应池正中央,且两者之间通过隔墙隔开,隔墙上对称开设一组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的布水孔。
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布置在沉淀池底部且表面均匀开设一组穿孔的穿孔排泥管,该穿孔排泥管一端与布置在沉淀池中央的污泥回流泵池连通,污泥回流泵池内靠近隔墙侧设置隔板,潜污回流泵安装在隔板上,相应的隔墙顶端设置堰板,污泥回流泵池底部设置连通至外部的排泥管。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一组均匀布置在沉淀池顶端的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出水端连通至与出水管连接的集水渠。
所述穿孔排泥管另一端开口并在靠近隔墙处向上折弯,伸至沉淀池顶端。
所述斜管底部与布水孔之间的高度差为0.6~1.2m,以减小污水从布水孔进入沉淀池时,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所述反应池内设潜水推进器,增加反应池内污水的流动性,保持污水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反应池的中心岛部分设计为沉淀池,且两者之间通过公用的隔墙隔开,不仅结构紧凑、节约了占地面积,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此外,由于水解和沉淀分别在反应池和沉淀池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完成,相互不干扰,在处理效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池容小于传统一体化厌氧水解池,且处理效果与分体式水解工艺完全相同;反应池采用抗冲击能力强、搅拌能耗低的完全混合式环流池形,增大环流廊道的转弯半径,进一步优化了水力条件,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反应池1采用抗冲击能力强、搅拌能耗低的完全混合式环流池形,并扩大了中心岛的面积,增大环流廊道的转弯半径,并通过中间墙5将反应池1分隔成内外两层,进一步优化水力条件,降低能耗。利用反应池1中心岛的空间设置斜管沉淀池2,且两者之间通过隔墙3隔开,隔墙3形状与反应池1外形相同,隔墙3上对称开设一组连通反应池1和沉淀池2的布水孔4,本例中布水孔4共有二十六个,对称分布在隔墙3的两端,每端各布置十三个,直径为300mm,实际施工时在布水孔4上埋设DN300PVC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6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凹版印刷机压印装置
- 下一篇:砂磨机研磨介质截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