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炒制机的出茶自动开关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7403.4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和生;李革;洪勇;余哲学;苏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17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炒制机 自动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的部件,具体是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出茶自动开关门装置。
背景技术
扁形茶(龙井茶)的加工是很传统的手工工艺,掌握其炒制技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炒制人员的技术和经验对茶叶质量起到时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手工炒制扁形茶(龙井茶)使得茶叶质量难以统一,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现有技术中,扁形茶炒制机作为单机部分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但由于不同人员把握的温度和时间不一致,在单机上完成茶叶炒制的各个工序,也还是需要较高的炒制技术水平,短时间内难以连续自动完成大量的炒制任务,不适合大型茶厂的实际生产需要,需要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连续自动茶叶炒制机,连续自动茶叶炒制机需要为各个炒制锅设计出茶自动开关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出茶自动开关门装置,适用于连续自动茶叶炒制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出茶自动开关门装置,茶叶炒制机的机座上依次设置杀青机构、第一次压扁做型机构、第二次压扁做型机构和辉锅磨光机构,所述各个机构的炒制锅右侧沿口设置开关门,开关门经过轴铰接设置在各个机构上,轴的一侧端设置有摆杆,各个机构上设置的电磁铁分别与摆杆的端部相配置。开关门随轴一起转动,轴上设置的复位弹簧和电磁铁的通断电来控制开关门的打开和闭合。
作为优选,所述摆杆的上面,在轴上还设置有阻尼配件,阻尼配件用以加快开关门的打开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茶叶炒制过程合理地由四个机构分工完成,其中杀青机构完成杀青工序,第一次压扁做型机构完成第一次压扁做型工序,第二次压扁做型机构完成第二次压扁做型工序,辉锅磨光机构完成辉锅磨光工序,各个工序完成后,对应的开关门被电磁铁驱动打开并保持,待该工序炒制锅内的压板组件将茶叶刮进下一工序之后,开关门自动关闭并保持直到下一周期。根据工序要求来设定四个机构的的温度、压力和炒制时间,结合自动投料机构和各个机构的出茶自动开关门装置,形成了一个杀青、第一次压扁做型、第二次压扁做型和辉锅磨光的连续自动炒制过程,大大降低了操作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满足大型茶厂的短时间内加工大量茶叶的需要,同时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原有扁形茶炒制机单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成本增加不多,不会给企业增加很多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叶炒制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炒制锅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炒制锅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炒制机的机座1上依次设置杀青机构2、第一次压扁做型机构3、第二次压扁做型机构4和辉锅磨光机构5,各个机构的炒制锅9右侧沿口设置开关门8。参看图2和图3,开关门8经过轴10铰接设置在各个机构上,轴10的一侧端设置有摆杆11,各个机构上设置的电磁铁12分别与摆杆11的端部相配置,开关门8随轴10一起转动,轴上设置的复位弹簧和电磁铁的通断电来控制开关门的打开和闭合。进一步地,摆杆11的上面,在轴10上还设置有阻尼配件13,阻尼配件13用以加快开关门的打开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满足连续自动炒制茶叶的需要,在各个机构的炒制锅上设置开关门装置,其炒制过程是这样的:自动投料机构7定时定量的给杀青机构投放茶鲜叶,按量设定的炒制时间平均分配给各道工序,各个工序完成后,对应的开关门被电磁铁驱动打开并保持,待该工序炒制锅内的压板组件将茶叶刮进下一工序之后,开关门自动关闭并保持直到下一周期。根据工序要求来设定四个机构的的温度、压力和炒制时间,结合自动投料机构和各个机构的出茶开关门装置,形成了一个杀青、第一次压扁做型、第二次压扁做型和辉锅磨光的连续自动炒制过程,辉锅磨光机构5的后侧设置的接茶盘6用于收集炒制好的茶叶。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7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智能存放系统锁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