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7797.3 | 申请日: | 200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3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国;赵向辉;倪国静;王加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 | 分类号: | B22D11/04;B22D11/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铜合金线材的结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专利号为CN97232762.2名称为《上引连铸结晶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该结晶器由靠螺纹连接起来的模芯和模套组成,模芯设有上下不连通的两孔,模套外圆柱面上设有螺纹以便将结晶器安装在冷却器内管上,模套上并设有进液口。该结晶器与冷却器配套,冷却强度高,连铸出来的铜管坯表面质量好,内部晶粒组织细,综合机械性能高。但其缺点是:上述模芯散热面积小,冷却效果不好,铜合金结晶速度慢,如果牵引速度过快,易拉断,因此上引速度慢,影响设备产能,能耗大。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晶器模芯散热效果好、能有效地提高上引速度、降低产品能耗的结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结晶器,包括有
一模体:在该模体内轴向设置有内腔;
一模芯,该模芯设置于模体的内腔中,其内轴向设置有通腔,该通腔的两端出口分别对应地延伸出模体的两端;
一设置于模体上且用于冷却模体和模芯的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其外周面设计为能增加散热面积的凹凸面。
作为改进,所述凹凸面的结构选择为:在模芯的外周表面分布有环形凸部,该环形凸部与模芯周面之间形成环形凹腔。
再改进,所述环形凸部可设计为螺旋状设置于模芯的外周面上。
再改进,所述模芯包括模芯一段和模芯二段,模芯一段与模芯二段对应端通过焊接相互连接在一起,在模芯一段的内腔中设置有石墨管,而模芯二段的内腔中设置有石墨模,石墨管与石墨模的内腔相互连通,且石墨模的一端延伸出模芯二段的出口。
再改进,所述石墨管的进口处还可设置有起保护石墨管的护口管。
再改进,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却水套和冷却水隔套,该冷却水套设置于模体的一端上,所述冷却水隔套设置于模体内腔中,并将模芯套置于冷却水隔套内,该冷却水隔套一端与冷却水套的进水内腔相连通,该进水内腔与冷却水套的进水口相连通,而冷却水隔套另一端延伸至模芯二段外周并与模体的内腔相连通,而模体内腔与冷却水套的出水内腔相连通,而出水内腔与冷却水套的出水口相连通。
再改进,所述冷却水套的一端还可设置有将模芯与冷却水套定位更牢固的压盖。
再改进,所述石墨管可选择由3-6根石墨管相互拼接而成的一体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模芯其外周面设计为能增加散热面积的凹凸面从而有效地增大了模芯的散热面积,提高了冷却速度,使铜合金材在石墨模内的结晶效果更好,合金材铸造牵引时不易被拉断,可以提高上引炉的牵引速度,从而有效提高设备产能,降低能耗;还有在结晶器模芯内腔增加了石墨管,改善了铜合金材与管壁的摩擦状态,提高了结晶器的寿命,减少结晶器的更换频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I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I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晶器,包括有模体1、模芯2和设置于模体1上且用于冷却模体1和模芯2的冷却装置,在模体1内轴向设置有内腔11,模芯2,该模芯2设置于模体的内腔11中,在模芯2内轴向设置有通腔20,该通腔20的两端出口分别对应地延伸出模体1的两端;在模芯2的外周面设计为能增加散热面积的凹凸面23,该凹凸面23的结构为:在模芯2的外周表面分布有环形凸部24,该环形凸部24与模芯周面25之间形成环形凹腔26。本实施例的环形凸部24为螺旋状设置于模芯的外周面25上。上述模芯2包括模芯一段21和模芯二段22,模芯一段21与模芯二段22对应端通过焊接相互连接在一起,在模芯一段21的内腔中设置有石墨管5,该石墨管5由3-6根石墨管相互拼接而成的一体管,本实施例采用3根。而模芯二段22的内腔中设置有石墨模6,石墨管5与石墨模6的内腔相互连通,且石墨模6的一端延伸出模芯二段22的出口。在石墨管的进口处设置有起保护石墨管5的护口管27,在冷却水套3的一端设置有将模芯2与冷却水套3定位更牢固的压盖4。上述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却水套3和冷却水隔套31,该冷却水套3设置于模体1的一端上,所述冷却水隔套31设置于模体内腔11中,并将模芯2套置于冷却水隔套31内,该冷却水隔套31一端与冷却水套3的进水内腔32相连通,该进水内腔32与冷却水套3的进水口33相连通,而冷却水隔套31另一端延伸至模芯二段22外周并与模体的内腔11相连通,而模体内腔11与冷却水套3的出水内腔35相连通,而出水内腔35与冷却水套3的出水口34相连通。上述石墨管的材质选择为高纯石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7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