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8217.2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吕世良;许建华;楼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信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4B1/14;D04B21/00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金根叶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疏水 碳纤维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物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疏水性纺织面料种类繁多,如棉及混纺织物可以采用拒水剂整理的方法使织物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但是疏水效果不十分理想,且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多,疏水性能会逐渐下降。涤纶织物也可以采用拒水剂整理的方法,但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织物的疏水性能也会逐渐的下降,且织物表面容易形成污垢,难以去除。总之现有技术中的面料都存在功能单一,使用过程中拒水性能下降,且防污、透气效果差的弊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改变传统的拒水整理方法,通过模拟荷叶双层疏水微结构,提供了一种由聚丙烯腈制备的,每根表面具有网状粗糙结构的疏水层的碳纤维织成的织物,该织物具有耐洗性好、具有超疏水和自洁污功能。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它由聚丙烯腈制备的碳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织成,碳纤维经纱、碳纤维纬纱由碳纤维组成,其要点在于每根碳纤维表面具有网状粗糙结构的疏水层,每根碳纤维上涂覆有纳米二氧化硅。
上述的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其结构之一是厚度为0.4~0.6mm。
上述的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其结构之一是组成碳纤维经纱、碳纤维纬纱的碳纤维直径为8~10μm。
上述的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其结构之一是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为硅溶胶;硅溶胶的平均粒径为300~500n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碳纤维表面网状粗糙结构的疏水层和涂覆的平均粒径为300-500nm的纳米二氧化硅二者粗糙度的有机结合,使本织物具有经得起洗涤的超强的拒水性能,水滴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为164°。
2.碳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所形成的双层疏水微结构,使污物不容易接触到纤维的内部,在水的冲洗条件下更容易将污物去除,从而具有自洁污的优点。
3.碳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所形成的双层疏水微结构,水分子不容易通过,而气体分子可以通过,从而使织物具有拒水透气的效果,使人在穿着的过程中感觉舒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放大图
图3:涂覆有纳米二氧化硅的单根碳纤维表面网状粗糙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碳纤维经纱,2-碳纤维纬纱,3-碳纤维,4-疏水层,5-纳米二氧化硅-硅溶胶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3所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它由聚丙烯腈制备的碳纤维经纱1和碳纤维纬纱2织成,碳纤维经纱1、碳纤维纬纱2由碳纤维3组成,每根碳纤维3表面具有网状粗糙结构的疏水层4,每根碳纤维3上涂覆有纳米二氧化硅-硅溶胶;超疏水性碳纤维织物其厚度为0.5mm;组成碳纤维经纱1、碳纤维纬纱2的碳纤维3直径为10μm;纳米二氧化硅-硅溶胶;硅溶胶的平均粒径为350~4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信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日信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8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高速升降横移地面无障碍停车库
- 下一篇:一种便民公共自行车亭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