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8851.6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彬;占红武;胥芳;史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B17/00 | 分类号: | G07B17/00;G01N3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邮资 金属 异物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邮资机。
背景技术
邮资机是一种能在邮件或签条上打印邮资标志,并能预置、结算和调整邮资,同时能提供相关业务数据的邮件处理设备。
邮资机由数据管理模块和戳印输出部件两部分组成。机械戳式邮资机以机械盖戳方式在信封上加盖邮资符志。数字式邮资机通常以喷墨、热转印等方式在信封上打印输出邮资符志。
邮资机的戳印输出部件是易损件。正常使用条件下,机械戳的寿命在2千万封以上,数字式邮资机的喷墨打印头寿命也可达1千万封以上。但是常见的问题上,部分信封内违规夹带金属硬币、硬质卡片,或者以金属书钉封口。信封内的金属物品和硬质物品会使邮资机的戳印输出部件有效寿命急剧降低;金属书钉更是能一次性使机械戳或喷墨打印头完全报废。
数字式邮资机是目前的发展主流。由于技术原因,数字式邮资机的戳印输出部件结构精美,相对更容易损坏。
传统邮资机应用系统中,为到达保护邮资输出部件的目的,需要有专人提前对所有待处理邮件进行检查,如此费时费力,仍不时有疏漏导致邮资机损坏的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邮资机不能实时检测信封内的金属异物、不能避免由金属异物损伤邮资机的情况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时检测信封内的金属异物,有效避免由金属异物损伤邮资机的情况的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打印头,机架上安装用于探测金属的金属探测器,从信封的运动方向上看,所述金属探测器位于所述打印头的后方,所述金属探测器连接用以依照金属探测器的信号,如有金属异物则向邮资机发出紧急停止信号的微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金属探测器连接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包括:用于对金属探测器的电压信号进行中值滤波的滤波模块;用于对中值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误差修正的修正模块;用于将修正后的参量进行标度变换的变换模块;用于将标度变换后的参数进行线性化处理的线性化模块;用于将线性化后的数值与预设的阈值相比较,当超限,则输出金属异物报警信号,向邮资机发出紧急停止信号的告警模块;所述A/D转换器连接所述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修正模块,所述修正模块连接所述变换模块,所述变换模块连接所述线性化模块,所述线性化模块连接所述告警模块。
再进一步,所述微处理器还包括:用于根据金属异物报警信号,向数码管输出告警显示的显示模块;所述告警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数码管。
所述微处理器为嵌入式处理器,所述嵌入式处理器连接键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与邮资机数据通讯的邮资机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能够实时检测信封内的金属异物,有效避免由金属异物损伤邮资机的情况;2、通过在线实时检测方式,保证邮资机即使以高于25000封/小时的速度连续工作,仍能有效保证设备安全;3、使用嵌入式微控制器,以数字方式对金属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和标度变换等处理,能有效抑制背景电气噪声干扰,使检测过程灵敏准确,杜绝了误报漏报现象,最终的报警信号由微控制器通过通用RS232接口输出至邮资机控制系统,有利于系统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2是控制器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在线金属探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打印头1,机架上安装用于探测金属的金属探测器2,从信封3的运动方向上看,所述金属探测器2位于所述打印头1的后方,所述金属探测器2连接用以依照金属探测器的信号,如有金属异物则向邮资机发出紧急停止信号的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8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