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双刀过载保护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1222.4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8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家明 |
主分类号: | H01H71/16 | 分类号: | H01H71/16;H01H71/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章翠云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刀 过载 保护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电流过载保护开关,具体的说是一种设置有两组通断切换装置且无安全隐患的双刀过载保护开关。
背景技术:
由于电器的功率过大、使用的大功率电器过多或者短路都会产生电流过载现象,因此人们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原理设计了过载保护开关,但是现有的过载保护开关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中国专利局于2006年9月27日公开的,授权公告号为“CN2821852Y”的“薄型双刀过载保护开关”,它包括包括开关壳体、按键和壳体内的由动、静触点、支架端子、触点端子组成的二组通断切换装置,按键下方的弹簧座内置有支撑弹簧,支架端子和触点端子的插接面与按键的摆动方向平行,二个静触点分别固定在二个触点端子上,二个动触点分别固定在的双金属跳板和双金属跳板的活动端,它们的活动端分别连接弹弓后,支撑于底壳的内壁,它们的上方分别通过挂钩与按键内的氖灯座的前座相连,所述的二组通断切换装置中,其中一组的双金属跳板与支架端子固定铆接,而另一组的双金属跳板与支架端子呈可转动的活动铆接。由于其支架端子向上延伸用于安装氖灯,使氖灯形成回路,在断电时,双金属跳板与支架端子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小于3毫米,不符合电间隙必需≥3mm的国际标准,容易高压击穿使电路意外通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因为其挂钩为“E”字形,挂钩的下端钩体扣合于双金属跳板活动端的底部,在按动按键时,挂钩会在内部摆动,其下端钩体容易搁置于双金属跳板与触点端子之间,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无法闭合。由于开关在通断时,特别是电流较大时会产生拉弧,容易将挂钩的下端钩体烧结变形,使过载保护开关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双刀过载保护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双刀过载保护开关,它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带氖灯的氖灯座、与壳体上方铰接的按键以及与壳体底部相扣合的底罩,所述的壳体的中间设置有隔离栅,在隔离栅的左右两侧均嵌装有一个触点端子以及与触点端子相对应的支架端子,氖灯的两极分别与两个触点端子相连,在两个触点端子的上方均铆装有静触点,在两个支架端子上均安装有双金属跳板,所述的双金属跳板活动端的两侧向上弯折形成弯折边,该弯折边通过连接弹簧后支撑于开设在壳体内壁的“V”形槽中,在双金属跳板的活动端底部铆装有与静触点相对的动触点,所述的双金属跳板的活动端与按键前端之间安装有“C”形的挂钩,该挂钩的上端钩体穿设于按键的底部,其下端钩体穿设于双金属跳板活动端弯折边的通孔中。
所述的氖灯座直接扣合于壳体中间的隔离栅上,且该隔离栅将氖灯的两极相互隔离。
所述的弹簧为“Z”型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氖灯座直接安装在壳体中间的隔离栅上,在电路断开时,双金属跳板与触点端子的间隙保持在≥3mm,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距离,不会发生高压击穿,安全性高。由于挂钩的下端钩体穿插于双金属跳板的上方的弯折边中,因此挂钩的下端钩体不可能阻挡动触点和静触点的通断,开关在通断时产生拉弧也不会影响到挂钩的下端钩体。具有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氖灯和氖灯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接通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断开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家明,未经杨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1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