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1433.8 | 申请日: | 200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5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罗才谟;姚坤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3/10;H01B1/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护套 矿物 绝缘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主要应用于高温或高腐蚀场所的电力输配电即控制回路的信号传输,如石油、化工、冶金、船舶、核电、航空航天等高温、高腐蚀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已被广泛应用的矿物绝缘电缆,全部由无机物组成。是用铜作为导体、氧化镁作为绝缘、金属铜管作为护套的一种电缆。主要原材料:铜棒,氧化镁粉,铜管。电缆结构:护套,无缝铜管;绝缘,氧化镁;导体,铜芯线。该电缆技术参数如下: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电缆成品试验电压,轻载2000V/min,重载2500V/min;长期工作温度:长期工作温度为70℃;在无人触及的场合长期工作温度为105℃;在特殊高温场合,长期工作温度可以在250℃及以下。电缆的技术缺陷:由于矿物绝缘电缆的导体为金属铜、外护套为铜管,这就使矿物绝缘电缆的工作温度受限制,该电缆长期的最高承受温度为250℃,铜棒导体在高温情况下会发生渗析现象,降低了电缆的绝缘和电性能,另外,在硫酸、盐酸、碳酸等强腐蚀场所铜护套表面易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它由导体、包覆在所述导体外的绝缘层和包覆在所述绝缘层外的护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镍芯线,所述绝缘层为氧化镁,所述护套为825合金护套。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用镍芯线替代了铜芯线,使得现有技术中铜芯线在高温下发生渗析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因为镍的熔点为1453℃,远高于铜的熔点。而且镍比铜的金属性要弱也就是稳定性更高。825合金材料熔点为1370~1400℃,且在硫酸、磷酸、碱金属等各种介质中有很好的耐腐蚀性,用825合金护套替代铜护套,解决了铜护套在高温高腐蚀条件下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
因此用镍芯线替代铜芯线,用825合金护套替代铜护套,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电缆在高温下因氧化腐蚀而导致的电气性能下降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导体数量为一个,所述设置在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的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体数量为多个,所述导体在绝缘层内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导体为2~10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镍的熔点远高于铜的熔点,用镍芯线替换铜芯线能解决铜棒作为导体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渗析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和使用性能问题;
2、用825合金护套替代铜护套,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在高温高腐蚀条件下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截面图。
图中,1是镍芯线,2是氧化镁绝缘层,3是825合金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由镍芯线1、包覆在所述镍芯线1外的氧化镁绝缘层2和包覆在所述氧化镁绝缘层2外的825合金护套3组成。镍芯线只有一个,设置在本实用新型镍芯合金护套矿物绝缘电缆的轴线上。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镍芯线有两个,在氧化镁绝缘层2内均匀分布。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镍芯线有三个,在氧化镁绝缘层2内均匀分布。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镍芯线有四个,在氧化镁绝缘层2内均匀分布。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镍芯线有七个,在氧化镁绝缘层2内均匀分布。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镍芯线有十个,在氧化镁绝缘层2内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1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面体结构超声风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数字超声探伤机探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