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式板坯去毛刺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3441.6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4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勇;张凤心;李岩;祁林;邓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6 | 分类号: | B22D11/12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式板坯去 毛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式板坯去毛刺机。
背景技术
板坯去毛刺是连铸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影响轧辊寿命和轧制钢板质量。近年来,随着铸坯直接热送技术的发展,热装热送率不断提高,对无缺陷铸坯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大,所以在线将铸坯毛刺去除。毛刺形成机理是板坯在火焰切割时割缝熔渣流下,被切割氧吹走的通过粒化水水幕粒化成溶渣;未被吹走的沿切割面流下凝固,附在切割面下沿成切割毛刺。目前,去毛刺机型式一般为锤刀式,该种型式去毛刺机去毛刺率与辊道标高关系极大,要求锤刀标高要高出出坯辊道面3mm,该尺寸需要停机调整,标高的限位由框架顶板的两个限位螺栓限位。在出坯辊道标高状态允许的情况下,锤刀在上限时的标高越小越好。由于辊道辊子在板坯重力作用下承受均布载荷,辊子弯曲变形严重,保证不了辊道面的标高一致,进而保证不了锤刀与板坯下表面接触状态,造成去毛刺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改善去毛刺效果的自适应式板坯去毛刺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式板坯去毛刺机,包括去毛刺辊和支承辊,去毛刺辊两侧分别设有支承辊,支承辊的辊架与去毛刺辊的辊架固定在一起,去毛刺辊上的镰刀在最高点的位置高出支承辊的辊面2-5mm。
所述的去毛刺辊上的镰刀在最高点的位置高出支承辊的辊面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支承辊,保证了镰刀在最高点时高出辊道面3mm的要求,适应了出坯辊道面的标高的变化,保证了去毛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图1的部分发大图;
图4为改进前去毛刺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改进前的去毛刺机如图4所示,板坯从出坯辊道上直接进入去毛刺辊1,设计时,令去毛刺辊1的镰刀在最高点位置高出出坯辊道3mm,以达到去毛刺的目的,但是辊道辊子在板坯重力作用下承受均布载荷,辊子弯曲变形严重,保证不了辊道面的标高一致,进而保证不了锤刀与板坯下表面接触状态,造成去毛刺率低。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做了改进,制成一种自适应式板坯去毛刺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去毛刺辊1和支承辊3,去毛刺辊1两侧分别设有支承辊3,支承辊3的辊架与去毛刺辊1的辊架固定在一起,如图3所示,去毛刺辊1上的镰刀在最高点的位置高出支承辊3的辊面距离a为3mm。板坯2从出坯辊道进入去毛刺辊1前先经过支承辊3,由于支承辊3的辊面与去毛刺机镰刀最高点位置的差距始终保持在3mm,从而避免了由于出坯辊道变形给去毛刺带来的影响,显著的提高了去毛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3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数控车床的套丝工具以及套丝工具组件
- 下一篇:侧压料冲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