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型城轨车转向架端梁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3672.7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丁峰;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52 | 分类号: | B61F5/5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城轨车 转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B型城轨及地铁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B型城轨及地铁车辆(以下简称B型车)运行速度较高,最高可达120km/h,由于上述车辆运行站间距短、制动频繁、制动减速度高,因此必须采用轮盘制动才能满足列车制动力和制动时车轮热负荷的要求。但是,轮盘制动装置必须水平安装;两轴轴距要与B型车的车辆定距相匹配,而不能任意加大;B型车的车辆限界小,构架两侧梁中心距不能任意加宽。鉴于上述原因,两轴内侧的空间无论如何也安装不下轮盘制动装置,只能安装在构架端部,构架设端梁,构架俯视为“日”字形结构。现有大铁路动车组和一些A型城轨或地铁车辆上也有“日”形构架,但其端梁或采用圆钢管,或采用U形型材压型结构,这两种端梁很难适应B型车狭小的空间随形设计,即要实现圆钢管或U型管型材在狭小的空间内随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垂向纵深方向的压型工艺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端梁结构不能适应B型车牵引梁与转向架之间空间狭小的布置要求,构架端梁干涉车体牵引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常规的压型、焊接工艺方法就可加工出满足垂直纵深方向结构空间要求的B型城轨车转向架端梁。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上、下盖板、立板和补强筋板。其中上、下盖板均为压制成型的与B型车车体牵引梁和转向架之间空间结构对应的俯视呈门字形、中部向下深度凹陷的弓形钢板,并且其折弯处内角约为90度。上述上、下两盖板压型形状基本相同,它们分别以过长度中心的面为对称,并且两者叠罗在一起,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在上述上、下两盖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与上、下盖板所夹形状对应的立板,这两立板的上、下两个端边分别与上、下盖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相连组成箱型梁即端梁。为增加上述端梁的强度,最好在箱型端梁内间断的设有与其所在部位空间形状和尺寸对应的补强筋板,其可以有各种形状,如平板、孔板及框板等。上述补强筋板有一组平行的两个端边,分别与两个立板相连,补强筋板的下端边与下盖板相连。另外上、下盖板、内立板的折弯处均为过渡圆弧面。
使用时,上述两个结构相同开口方向相对的端梁为一组,分别安装在转向架构架前后两端部车轮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预先压制成所需形状的上、下盖板和剪切成所需形状的立板组焊成箱型端梁,既实现了轮盘制动的端部安装,又保证了转向架端部在狭小空间内避开中心位置的牵引梁,与其不发生干涉。
2、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减振器的转向架端部安装和排障器在构架和车轮前端的就近安装,使转向架在结构上紧凑,不冗余。
3、采用常规的压型、焊接工艺方法就可进行这种端梁的生产,减轻端梁的制造难度,方便制造、成本低。
4、在保证空气制动工况强度的前提下,自重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二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所示的B型城轨车辆转向架端梁的立体示意图中,上盖板1、下盖板2均为压制成型的与B型车车体牵引梁和转向架之间空间结构对应的俯视呈门字形中部向下深度凹陷的弓形钢板,其折弯处内角约为90度,并且该上、下盖板折弯处均为过渡弧面。上述上、下两盖板压型形状基本相同,叠罗在一起,两者之间有一定间距。在上述上、下两盖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与上、下盖板所夹形状对应的外立板3和内立板4,这两立板的上、下两个端边分别与上、下盖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焊接相连组成箱型端梁。在该箱型端梁内间断地设有与其所在部位空间形状和尺寸对应的补强筋板5,其有一组平行的两个端边分别与两个立板焊接相连,补强筋板的下端边与下盖板焊接相连。另外上、下盖板、内立板的折弯处均为过渡圆弧面。在该端梁上还设有制动吊座6,排障器安装座7及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3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体焊接双轴驱动滚转装置
- 下一篇:盒子夹持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