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炉集气管氨水自动清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3812.0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明;刘景军;周晓锋;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气管 氨水 自动 清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焦化厂焦炉集气管清理的氨水自动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焦化厂的焦炉集气管系统普遍采用氨水自动清扫装置进行管内清理,该氨水自动清扫装置包括一根竖直设置的氨水清扫管和一根水平设置的支管,氨水清扫管下部伸入集气管内,下端头装有氨水喷嘴。运行使用过程中发现,氨水清扫管经常全部堵塞,而一旦堵塞后又难以疏通。其原因在于,原竖直的氨水清扫管和水平支管之间系采用一个90°弯头连接,由于支管后部还连接有其他装置,因此支管无法从弯头上卸掉。为此,只好将支管后部的法兰盘断开,造成后部管路解体;尤其是法兰盘连接处位于操作走台下,不仅拆装操作十分不便;而且需要将氨水清扫管的固定螺栓松开,才能取出管路并移到别处处理堵塞的喷嘴,而在拆装和清扫管路时,整个操作过程都是在大量荒煤气泄漏状态下进行,既影响操作环境,又不利于操作。另外,由于氨水清扫管下部与氨水喷嘴连接段的管路采用的是100°的弯管,容易堵塞且不易清理透彻。据统计,每处理一个堵塞的氨水清扫管,一次大约需要45~50分钟时间,且必须两个人同时操作方可,既增加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又加大了备件费用和荒煤气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减少氨水清扫管堵塞和清扫时间,改善作业环境的集气管氨水自动清扫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焦炉集气管氨水自动清扫装置,是将氨水清扫管和支管之间采用变径三通连接,变径三通的上端口设有丝堵;与喷嘴连接的氨水清扫管下部设有圆弧过渡段,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半径R=450~6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氨水清扫管下部设有圆弧过渡段,既减少了堵塞次数,又便于堵塞后的疏通。尤其是变径三通的上端口设有丝堵,氨水清扫管堵塞后只要卸掉丝堵就可以利用疏通工具进行疏通,不必拆卸其他装置,一个操作工5分钟即可处理完,极大缩短疏通时间,减少荒煤气的泄漏损失,改善了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焦炉集气管氨水自动清扫装置结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氨水清扫管下部圆弧过渡段侧视图。
图中:变径三通1、丝堵2、支管3、氨水清扫管4、集气管5、喷嘴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变径三通1、丝堵2、支管3、氨水清扫管4和喷嘴6所组成,氨水清扫管4的下部安设在集气管5内,氨水清扫管4的下端头装有喷嘴6。由于支管3的直径小于氨水清扫管4的直径,因此采用变径三通1连接。变径三通1的直通下端连接氨水清扫管4,上端口采用丝堵2封堵;变径三通1口径较小的侧通口连接支管3。图2显示,氨水清扫管4下部与喷嘴6连接的一段采用圆弧过渡,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半径R为500mm,设置圆弧过渡段的目的在于减少氨水清扫管4的堵塞,并便于堵塞后的疏通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3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