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再生器和再生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4973.1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21 | 分类号: | C25B1/21;C25B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器和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刷电路板(PCB)在高锰酸钾(K MnO4)的强氧化性的条件下,以及在高温和强碱的条件下,高锰酸钾与有机树脂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溶去,以达到除胶渣的目的,与此同时产生泥渣状沉淀物二氧化锰(MnO2),产生该泥渣状沉淀物二氧化锰的具体过程包括:
印刷电路板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的条件下,以及在高温和强碱的条件下,高锰酸钾与有机树脂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溶去,该过程的反应原理包括:
高锰酸钾在强酸性的环境中具有更强的氧化性,但在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反应速度比在酸性条件下更快。
在高温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使有机树脂氧化裂解:
4MnO4-+C(有机树脂)+4OH-=4 MnO4-2+CO2(g)+2H2O
同时,高锰酸钾发生以下副反应:
KMnO4+OH-=K2MnO4+H2O+O2
K2MnO4+H2O=MnO2+KOH+O2
其中高锰酸钾发生副反应所产生的副产物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不溶性的泥渣状沉淀物。
由于工作液中存在二氧化锰,将严重影响高锰酸钾槽液的寿命,并影响除胶渣的质量,增加生产印刷电路板的生产成本,不利节能降耗,同时也给环保工作增加费用与工作量,故必须抑制其浓度,控制在低于20g/L的浓度工作,但是现有技术还无法实现抑制该高锰酸钾发生副反应时所产生的副产物二氧化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再生器和再生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器,包括:
阳极部分,所述阳极部分包括:不锈钢网双层加工成圆柱形,用不锈钢材 料1mm厚的钢材料采用电热点焊加固,同时引150mm的电极连接两个连接于25mm*25mm*100mm的阳极连接铜上;
阴极部分,所述阴极部分包括:一条圆铜条装上铁氟龙分流管,安装在与阳极部分不锈钢网上的阳极网同步平行的圆柱心上,共两条,其中的上端长于所述阳极部分不锈钢网上的阳极网,两条连接于25mm*25mm*100mm的阴极连接铜上;
支架部分,所述支架部分包括:
两块170mm*95mm*15mm的铁氟龙和四条6mm的不锈钢材料的钢拉条,其上加一块170mm*300mm*15m的铁氟龙定位板,用于固定电极铜,与阳极部分定们板、阴极部分定位板相分离。
所述不锈钢网有效导电面积为阴极的30倍。
所述圆铜条装上铁氟龙分流管,安装在与阳极部分不锈钢网上的阳极网同步平行的圆柱心上,共两条,其中的上端长于该阳极部分不锈钢网上的阳极网150mm。
所述两块170mm*95mm*15mm的铁氟龙和四条6mm的不锈钢材料的钢拉条,其上加一块170mm*300mm*15m的铁氟龙定位板,用于固定电极铜,与阳极部分定们板、阴极部分定位板各相距100m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再生设备,包括:
再生器,与回路部分的阳极和阴极相连接;
回路部分,与再生器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相连接,用于将再生器安装在高锰酸钾液槽中,根据高锰酸钾液槽中的高锰酸钾液体积,计算所需安装的再生器的数量;用于将再生器的阴极部分、阳极部分采用电缆连接的方式连接到对应的功率整流器组成电流回路,形成电解槽。
所述回路部分包括:
高锰酸钾槽,其内部装有高锰酸钾液,用于安装再生器在该高锰酸钾液中;用于根据该高锰酸钾液体积,计算所需安装的再生器的数量;
功率整流器,用于将再生器的阴极部分、阳极部分采用电缆连接的方式连接到对应的功率整流器组成电流回路,形成电解槽。
所述再生器包括:
阳极部分,所述阳极部分包括:不锈钢网双层加工成圆柱形,用不锈钢材料1mm厚的钢材料采用电热点焊加固,同时引150mm的电极连接两个连接于 25mm*25mm*100mm的阳极连接铜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4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