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芯及其钥匙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4989.2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邱寿发;廖衍华;吴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29/02;E05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具体地涉及到锁具的锁芯和钥匙。
背景技术
目前,锁具是一种重要的防盗零部件,包括锁芯和开启锁芯的钥匙等部件,而锁芯以及钥匙的结构又决定着防盗性能,如图1如示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锁芯1’及其钥匙6’,包括具有一钥匙孔2’的芯壳3’、设置于芯壳3’的锁片孔4’中的锁片(图中未示出)及其弹簧(图中未示出)。当钥匙6’插入芯壳3’的钥匙孔2’开锁时,该芯壳3’的底部5’与钥匙6’的本体端部7’之间基本上平面与平面的接触。但现在的锁芯存在着被其它不同钥匙开启的风险,这是因为钥匙的齿形牙花跟其它不同的钥匙的齿形牙花非常接近,因此,这样的锁具互开率较高,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具的锁芯和钥匙互开率高,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互开率低的锁芯及其钥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芯,包括具有一钥匙孔的芯壳,其中,所述芯壳钥匙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芯壳钥匙孔的底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具有两相对的锥形侧壁,两锥形侧壁之间的距离自凹槽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减小,所述两锥形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凸块,所述凸块沿锥形侧壁设置且延伸至凹槽底部,且所述的四个凸块之间形成有十字槽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四个凸块的大小和形状分别设置成不相同。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芯壳钥匙孔的底部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钥匙,包括两侧具有牙花的本体、形成于本体一端的钥匙柄、以及形成于本体另一端的本体端部,其中,所述的本体端部设有所述锁芯的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钥匙插入锁芯时,所述钥匙的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锁芯的第一定位结构相互配合的接合在一起。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钥匙本体端部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锁芯的第一定位结构的凹槽中四个凸块相配合的四个凹陷,以及与凹槽中的十字槽结构相配金的由上述四个凹陷所形成的十字凸台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钥匙本体端部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锁芯的凸起相配合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只需要在锁芯的芯壳底部以及其钥匙的与芯壳底部配合的本体端部增加设置相应配合的定位结构,即可在不需要增加锁芯的锁片等复杂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增加钥匙牙花的复杂度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互开率,增加开锁的难度,提高锁的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锁芯及其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钥匙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锁芯1,包括具有一钥匙孔2的芯壳3、设置于芯壳3的锁片孔4中的锁片(图中未示出)及其弹簧(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芯壳3钥匙孔2的底部5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8。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结构8为设置在芯壳3钥匙孔2底部5的凹槽81,所述凹槽81内具有四个侧壁,分别为两相对的锥形侧壁82和另外两相对的侧壁83,两锥形侧壁82之间的距离自凹槽81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减小。上述的凹槽81以及两相对的锥形侧壁82和另外两相对的侧壁83,与其配套的钥匙6的本体端部的形状相配合。特别地,所述两锥形侧壁82上分别设置有两凸块,共4个凸块,分别为第一凸块84、第二凸块85、第三凸块86、第四凸块87,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凸块84、85、86、87沿锥形侧壁82设置且延伸至凹槽81底部,且所述的四个凸块84、85、86、87之间形成有十字槽结构88。另外,上述的四个凸块84、85、86、87的大小和形状等等可以分别设置成不相同,以降低锁的互开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4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