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4990.5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宋礼强;张豫华;陈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5/04;B32B33/00;C23C18/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件,尤其是一种耐磨金属件。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在机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影响大多数金属材料使用的一种重要问题就是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问题。
由于金属材料的腐蚀通常是先在其表面发生。所以,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通常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耐腐蚀性镀层。由于镍-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并且制备工艺简单,长期以来受到工业界的极大关注,已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轻工、交通运输等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镍-磷镀层后,能明显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如两金属材料表面相互接触并存在较大压力时,需要金属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自润滑性能,所以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耐磨镀层,如掺杂有自润滑颗粒(如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或石墨)的镍-磷镀层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掺杂有自润滑颗粒(如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或石墨)的镍-磷镀层后虽然能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能和自润滑性能,但是该掺杂有自润滑颗粒的镍-磷镀层在金属材料表面的附着力下降,从而影响了该镀层的实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材料表面的耐磨镀层附着力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件,该耐磨复合镀层形成于金属基材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自润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金属件包括金属基材及位于金属基材表面的耐磨复合镀层,该耐磨复合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过渡层和耐磨层,过渡层位于金属基材表面;其中,所述过渡层为镍-磷镀层,所述耐磨层为镍-磷自润滑镀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基材和作为耐磨层的镍-磷自润滑镀层之间设置镍-磷镀层作为过渡层,借助镍-磷镀层能在金属基材上良好附着,同时与镍-磷自润滑镀层能形成优异结合力的作用,提高镍-磷自润滑镀层在金属基材上的附着力,从而得到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自润滑性能的镀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金属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件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金属材料;2、耐磨镀层;3、金属基材;4、过渡层;5、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件,包括金属基材及位于金属基材表面的耐磨复合镀层,该耐磨复合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过渡层和耐磨层,过渡层位于金属基材表面;其中,所述过渡层为镍-磷镀层,所述耐磨层为镍-磷自润滑镀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基材可以选用常用的各种金属基材,优选情况下,所述金属基材选自不锈钢、镁合金、铝合金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不锈钢。
所述镍-磷自润滑镀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镍-磷自润滑镀层,如镍-磷-二硫化钼自润滑镀层、镍-磷-聚四氟乙烯自润滑镀层、镍-磷-石墨自润滑镀层、镍-磷-聚醚醚酮自润滑镀层、镍-磷-碳化硅自润滑镀层中的一种。优选情况下,所述镍-磷自润滑镀层为镍-磷-二硫化钼自润滑镀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镍-磷自润滑镀层厚度为5-20um,优选为12-15um。
进一步的,作为过渡层,所述镍-磷镀层厚度为20-40um,优选为25-35um。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金属件中,作为过渡层的镍-磷镀层及作为耐磨层的镍-磷自润滑镀层均可通过本领域常用的手段进行制备。如镍-磷镀层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制备:采用镍-磷化学镀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镍-磷镀层。采用的镍-磷镀液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镍-磷镀液,优选情况下,上述镍-磷化学镀镀液含有主盐和复合络合剂、复合缓冲剂、复合稳定剂,其中,主盐含有硫酸镍、次磷酸钠,复合络合剂含有乙二胺四乙酸钠、柠檬酸、乳酸、苹果酸、丁二酸,复合缓冲剂含有硼酸、醋酸钠,复合稳定剂含有硫氰酸钠、钼酸铵、硝酸铅。
其中,硫酸镍10-30g/L、次磷酸钠15-30g/L、乙二胺四乙酸钠1-10g/L、柠檬酸1-20g/L、乳酸5-20g/L、苹果酸1-15g/L、丁二酸10-30g/L、硼酸5-20g/L、醋酸钠10-40g/L、硫氰酸钠0.01-0.05g/L、钼酸铵0.001-0.005g/L、硝酸铅0.001-0.006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4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机压印装置的离合机构
- 下一篇:油压式管材内孔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