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脚踏垫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5062.0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1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隆 |
主分类号: | B60N3/06 | 分类号: | B60N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7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脚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饰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脚踏垫。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脚踏垫通常为多层结构叠合而成,通常包括织物面层和基材层,织物面层与基材层经热塑成型紧密粘合为一踏垫本体。为了防止汽车脚踏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移位,在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通常还设有突起。为了防滑,在所述织物面层上设有防滑槽。这种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提高了制造成本,而且经热塑成型紧密粘合为在一起的织物面层与基材层的质地较硬,使用起来不够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脚踏垫,其结构简单,使用舒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脚踏垫,包括踏垫本体以及包覆于所述踏垫本体外周缘的包边,所述踏垫本体由发泡材料制成。
更具体地,所述踏垫本体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更具体地,所述包边为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勾面设在对应所述踏垫本体下表面的一侧,所述粘扣带的绒面设在对应所述踏垫本体上表面的一侧。
更具体地,所述防滑结构为均布于所述踏垫本体上表面的多个凹坑。
更具体地,所述发泡材料由软人造橡胶发泡而成。
这样,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踏垫本体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舒适,同时,对应所述踏垫本体下表面的粘扣带勾面解决了汽车脚踏垫的定位问题,所述踏垫本体上表面的防滑结构解决了防滑问题,另外,当将多个汽车脚踏垫并列使用时,可通过所述粘扣带的勾面和绒面的配合而将多个汽车脚踏垫首尾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该汽车脚踏垫包括踏垫本体1以及包覆于所述踏垫本体1外周缘的包边2,所述踏垫本体1由发泡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泡材料由软人造橡胶(soft artificial rubber)发泡而成。所述踏垫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为均布于所述踏垫本体1上表面的多个凹坑11。
所述包边2为粘扣带(Velcro),粘扣带由一面带小勾子的织物和另一面带小毛绒绒圈的织物组成,两面具有“一碰即粘合,一扯即可分开”的特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粘扣带的勾面21设在所述粘扣带的一侧,所述粘扣带的绒面22设在所述粘扣带同一表面的另一侧。加工时,可将所述粘扣带的勾面21设在对应所述踏垫本体1下表面的一侧,而将所述粘扣带的绒面22设在对应所述踏垫本体1上表面的一侧。另外,所述包边2还具有保护所述踏垫本体1外周缘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有与轿车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置地面适配的形状,使用时,可将汽车脚踏垫置于驾驶位和轿车副驾驶位置的地面上,所述勾面21即与驾驶位置地面结合,而不会移位。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具有与轿车后排两座位地面适配的形状。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具有与轿车后排两座位之间间隔部地面适配的形状。
这样,由于各实施例的踏垫本体1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舒适,同时,对应所述踏垫本体1下表面的粘扣带勾面21解决了汽车脚踏垫的定位问题,所述踏垫本体1上表面的防滑结构解决了防滑问题,另外,当将多个汽车脚踏垫并列使用时,可通过所述粘扣带的勾面21和绒面22的配合而将多个汽车脚踏垫首尾相连。例如,可将两个实施例二的汽车脚踏垫和实施例三的汽车脚踏,依次放在轿车后排两座位以及后排两座位之间间隔部上,并通过实施例二的绒面22与所述实施例三的勾面的配合,而使三个汽车脚踏垫首尾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隆,未经黄德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5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逼真光效的发光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