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斗车后翻承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6854.X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7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马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泽花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50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斗车 承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斗车的承重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翻斗车后翻承重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翻斗车因为其特殊的翻斗结构而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翻斗车的核心构造是其可翻动翻斗,在翻斗倾翻货物的时候会面临后部车架和后部翻斗的承重量急增的问题,再加上倾翻货物时会出现货物堆放不均匀,会造成倾翻货物时翻斗车局部单侧受力过大,严重时会对后部车架,后部翻斗以及铰接销轴造成变形甚至是断裂,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力物力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斗车后翻承重结构,使翻斗车在倾倒货物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不均对铰接销轴、车架大梁和翻斗后部产生过于集中的压力而压坏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斗车后翻承重结构,包括后部车架,后部车架底部尾梁上设置有连接翻斗后底部的后翻转轴,所述的翻斗后底部通过一横梁与后翻转轴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是:翻斗在后翻倾倒货物的过程中,其货物的重量会压在所设置的横梁上,横梁可以将局部的压力分散开,以防止压坏后部车架,后部翻斗以及铰接销轴。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与翻斗后底部连接成整体的承重结构。可以保证横梁能够有效地将翻斗倾翻时的局部压力分散。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底部突出于翻斗底部平面。横梁底部突出于翻斗底部平面可以保证翻斗在后翻得时候横梁可以承受翻斗内货物的重量,并且减少翻斗在倾翻货物时的阻力。
进一步,所述的后部车架底部尾梁和车架的其他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承重结构。由于后部车架底部尾梁上设置有后翻转轴,因此后部车架底部尾梁可以将后翻转轴的局部压力分散到整个后部车架上,防止后部车架被局部的集中压力压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翻斗车后翻承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的车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翻斗底部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1表示后部车架底部尾梁,2表示翻斗后底部的横梁,3表示后翻转轴,4表示翻斗后底部承重竖梁,5表示车架承重竖梁,6表示翻斗车的翻斗。
如图1所示,翻斗6底部设置一横梁2,该横梁2和翻斗后底部承重竖梁4焊接固定在一起,并且横梁2突出于翻斗6的底部平面,后部车架底部尾梁1焊接固定在车架承重竖梁5上,后翻转轴3的轴套分别焊接固定在翻斗后底部的横梁2和后部车架底部尾梁1上,横梁2和后部车架底部尾梁1通过后翻转轴3的连接,并且翻斗6可通过该后翻转轴3旋转以倾倒货物。翻斗后底部的横梁2可以将翻斗6在倾倒货物时的局部压力均匀分配,避免压坏翻斗后底部承重竖梁4和后翻转轴3,由于车架承重竖梁5的设置,使得后翻转轴3的局部压力能够均与分配到车架承重竖梁5上,相对于以前的设计,后翻转轴3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的更大些,这样后翻转轴3之间就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将后翻转轴3的铰接销轴和轴套的尺寸做的更大,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泽花,未经李泽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6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
- 下一篇:儿童汽车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