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座安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015.X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罗鸣;莫利琼;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搁物板 吊绳 固定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座与车身钣金的固定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可用作翻折式汽车搁物板的固定、配合。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一些汽车上,尤其是在两厢汽车上,其背门开闭时,搁物板通常是通过与背门连接的吊绳被拉动,随背门一起运动,达到既可用于搁物,又在开启时给行李箱让出空间,由此方便行李箱的使用。
现有的汽车搁物板吊绳与背门的连接固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采用金属支座安装固定,二是采用膨胀式塑料卡子固定。
对于采用金属支座安装固定方式,需要将金属支座焊接在背门钣金上,这样虽然对吊绳的连接牢固可靠,但其外观不能满足用户对高档轿车内外饰精细化的要求,金属材质不易与皮质的汽车内饰协调匹配,而且多数金属支座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且被搁物板吊绳摩擦,还容易生锈,影响整车的外观效果。
而采用膨胀式塑料卡子固定结构形式,虽然可以解决金属支座安装固定方式存在的外观缺陷,但是膨胀式塑料卡子固定结构对固定座的长度有限制,而且固定座的装配可靠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固定座内的卡芯承受不了搁物板重力的作用而导致脱落,因此这种结构的可靠性差。
可见,现有的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状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结构的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座安装结构,该结构既能满足吊绳固定座装配牢固可靠的要求,又能满足其与汽车内饰的协调统一,达到外表美观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座安装结构具有吊绳固定座,该吊绳固定座采用柱状塑料件。
在该吊绳固定座的下部设计有外螺纹,吊绳固定座的靠近上端头位置在注塑成型时一体成型有环绕柱体的圆盘底座,并在上端头还一体成型有一个装配头,在所述圆盘底座和装配头之间留有一段距离,由此就形成挂接搁物板吊绳的限位卡槽。
同时,在汽车背门钣金上用于安装吊绳固定座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带凸焊螺母的装配孔,并在汽车背门内饰板上用于安装吊绳固定座的对应位置设置设计有安装孔,吊绳固定座穿过汽车背门内饰板上的安装孔,通过其下部的外螺纹结构,就可以与汽车背门钣金上带凸焊螺母的装配孔进行装配连接,而该吊绳固定座上端的圆盘底座就可从外部盖住汽车背门内饰板上的安装孔。
以上结构采用了螺柱和螺母配合的方式,巧妙地将吊绳固定座牢固地安装在了带有金属螺母的车体钣金件上,由于是螺纹连接结构,可以提高零件装配的可靠性。而采用塑料材质的吊绳固定座,又可以十分方便地选择与汽车内饰板同一种颜色和皮纹,达到与汽车内饰板的协调一致,从而提高汽车内饰的档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座安装结构的剖示图;
图2是吊绳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车背门钣金、2带凸焊螺母的装配孔、3背门内饰板、4吊绳固定座、5外螺纹、6圆盘底座、7限位卡槽、8装配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参见图1和图2,本汽车搁物板吊绳固定座安装结构是采用吊绳固定座4与汽车背门钣金1和背门内饰板3装配。吊绳固定座4采用柱状塑料件。与背门内饰板3的颜色接近或相同。
吊绳固定座4的下部带有M6或M5标准外螺纹5,用于与焊接在车体钣金件1上的带凸焊螺母的装配孔2安装配合。
吊绳固定座4的靠近上端头位置配合内饰板3一体成型有环绕柱体的圆盘底座6,在吊绳固定座4装配上去后,可以起到限制吊绳固定座4旋入钣金的深度和遮盖住内饰板3上的安装孔的作用。
吊绳固定座4的最上端一体成型有装配头8,以便通过工具将吊绳固定座4装配到背门上,为来方便吊绳固定座的安装,还在装配头8的顶平面设计有与平口螺丝刀或十字螺丝刀配合的一字槽或十字槽,装配工人可以用平口或十字起轻松的将搁物板吊绳固定座4安装入钣金上的凸焊螺母中。
为安装固定搁物板吊绳,在圆盘底座6和装配头8之间留一定距离,形成挂接搁物板吊绳的限位卡槽7,可以将搁物板上的吊绳牢固的挂在限位卡槽7中,汽车背门开闭的时候搁物板即可随背门一起上下运动。
本结构装配完成后最终状态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制动灯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