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223.X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菊;禹慧丽;许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1/00 | 分类号: | E05D11/00;E05D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固定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车辆设计中,因为造型、总布置及结构设计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通常位于头部碰撞区域内部,是行人保护头部碰撞最严酷的潜在硬点之一,容易导致较高的头部伤害值,是车辆行人保护安全性能结构设计的难题之一。目前,应用于许多车型的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为“L”型结构,通过其水平部分上的三个安装螺栓连接到白车身上,固定铰链座的竖直部分顶端紧挨着发动机罩内板,对于头部碰撞来说,无充分的变形空间,固定铰链座本身材料及厚度决定了在碰撞过程中很难做到压溃变形。因此,为减低行人头部在碰撞时的伤害,有必要对目前的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它结构简单,在受到碰撞时可压溃变形,能克服目前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垂直部分刚度过大不易变形,容易导致较大的头部伤害值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本体呈近似“L”型,在本体的水平部分的平面上设有三个安装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本体的竖直部分呈近似“S”型,包括从上至下并相互连接的竖直平面、向内弯曲的第一曲面和向外弯曲的第二曲面,第二曲面与水平部分的平面相连,在竖直平面上有与活动铰链相连的安装孔。
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在所述的向内弯曲的第一曲面的中部设有第一长形弱化孔。
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在所述的向外弯曲的第二曲面的中部设有第二长形弱化孔。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其竖直部分的下部设计成向内弯曲的第一曲面和向外弯曲的第二曲面,降低了竖直部分的压缩刚度,所以,有效地降低了行人保护头部碰撞中的伤害值;由于在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分别设置第一长形弱化孔和第二长形弱化孔,以充分吸收碰撞能量,所以,进一步加强了弱化效果,从而满足法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本体呈近似“L”型,在本体的水平部分的平面4上设有三个安装螺栓孔4a、4b和4c:本体的竖直部分呈近似“S”型,包括从上至下并相互连接的竖直平面1、向内弯曲的第一曲面2和向外弯曲的第二曲面3,第二曲面与水平部分的平面4相连,在竖直平面1上有与活动铰链相连的安装孔1a;
在所述的向内弯曲的第一曲面2的中部设有第一长形弱化孔2a,该第一长形弱化孔位于第一曲面的中间,两端与第一曲面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实施例二: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在所述的向外弯曲的第二曲面3的中部设有第二长形弱化孔3a,该第二长形弱化孔位于第二曲面的中间,两端与第二曲面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图1是现有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行人保护法规《全球技术法规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统一规定》的要求,头部碰撞最大伤害限值为1700,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罩板固定铰链座导致头部伤害值大于这个法规要求值,不满足法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2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量站房门防盗辅助装置
- 下一篇:电磁锁及其面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