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正时罩壳紧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417.X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林;向以轩;刘进;彭红;刘彦华;杨汶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正时 罩壳 紧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振动控制系统,具体涉及发动机正时罩壳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速度向高速化、车身的重量向轻量化方向发展,振动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振动和噪声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乘坐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正时系统结构包括缸体1及固定于该缸体1上的起防尘密封作用的正时罩壳4,和将正时皮带张紧轮3固定于缸体1上的螺栓2,该螺栓2的螺纹端21与缸体1连接,螺帽端22压在张紧轮3的外表面上31上,正时罩壳4一般为薄壁结构,其振动辐射噪声比较大,往往是整机(车)噪声的重要贡献源,是NVH控制的重点。但由于发动机本身结构的限制,往往无法额外增加紧固点来改善薄壁正时罩壳的动态特性,使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正时罩壳辐射噪声的发动机正时罩壳紧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正时罩壳紧固结构,其包括包括发动机缸体、固定于缸体上的起防尘密封作用的正时罩壳以及安装在正时罩壳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缸体上的正时皮带张紧轮。所述紧固螺栓在其螺帽端之上还轴向向上延伸出一段,该段为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并在正时罩壳的对应位置开有连接孔,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通过所述连接孔由正时罩壳内穿出于正时罩壳外;在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的紧靠正时罩壳外侧的位置上径向开有卡槽,在卡槽中卡装有固定正时罩壳的紧固卡子,并在正时罩壳和紧固卡子之间垫加有具有减振功能的橡胶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延长张紧轮螺栓的方式,对正时罩壳敏感点增加约束,可有效控制正时罩壳辐射噪声;
2、采用延长张紧轮螺栓的方式,不需额外增加螺栓和缸体安装孔,节省空间,改动小;
3、采用卡子固定正时罩壳,在拆卸罩壳时不影响正时系统的状态,维修方便,简单适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发动机正时系统示意图
图2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紧固结构的正时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固定卡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缸体1、紧固螺栓2、螺纹端21、螺帽端22、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23、卡槽24、正时皮带张紧轮3、张紧轮外表面31、正时罩壳4、减振垫圈5、紧固卡子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发动机的正时罩壳4固定在缸体1外侧,起防尘密封作用,正时皮带张紧轮3安装在正时罩壳4内,由紧固螺栓2固定于缸体1上的,该紧固螺栓2的螺纹端21与缸体1连接,螺帽端22压在张紧轮3的外表面31上。紧固螺栓2轴向向外还有延长,形成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23,用于紧固正时罩壳4。在正时罩壳4上正对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23的位置开有连接孔,该位置一般也是罩壳动态特性敏感点位置,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23从罩内穿出。为了达到在安装、维修时不影响紧固螺栓2对正时皮带张紧轮3的紧固性能的目的,在正时罩壳连接紧固段23紧靠正时罩壳4外侧的位置圆周上开有卡槽24,采用固定卡子6卡进卡槽24中,并在紧固卡子6与正时罩壳4加垫减振垫圈5,由此达到对薄壁正时罩壳4的进一步固定。用于增加罩壳约束,既节省空间,又能较为有效的的衰减罩壳辐射噪声,经实验验证,效果良好。
紧固卡子6的结构参见图4,其是一双层弹性结构件,紧固卡子6的上层弹片61和下层弹片62是有一块整弹片折叠而形成,上层弹片61和下层弹片62之间由弹性作用分开一定距离,整个紧固卡子6的厚度约大于紧固螺栓上的卡槽24的宽度。在下层弹片62中部具有背向两弹片连接方向的下开口槽,对应地在上层弹片61的中部具有朝向两弹片连接方向的上开口槽,紧固卡子6通过下开槽从侧方开进卡槽24,通过上开口槽从紧固螺栓顶端向下压入卡槽24内,通过上层弹片61和下层弹片62分别紧抵卡槽24的上下侧壁,达到对正时罩壳4的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4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