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多功能发动机气缸套拔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475.2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伟宜 |
主分类号: | B25B27/06 | 分类号: | B25B2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9100 重庆市石***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多功能 发动机 气缸套 拔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套取出工具,具体地讲,是一种简易多功能发动机气缸套拔出器。
背景技术
气缸套分为干式气缸套和湿式气缸套,湿式气缸套与干式缸套相比,缸套壁厚稍大,但散热能力更强。发动机的气缸套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因磨损、拉缸而损伤,维修时需要更换气缸套。原来拆卸汽缸套的方法是用锤子和钢杆将汽缸套从汽缸体中击出,这样容易损伤缸体。为此,人们设计了气缸套拔出器,如中国专利CN2758024Y公开了一种汽缸套拔出器,由丝杠机构和拉板构成,该拔出器只能用于同一内径的气缸套,使用起来不方便。中国专利CN2810902Y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发动机气缸套拉出器,由套管、两个伸出爪、一个压缩弹簧、两根调整杆、螺柱和压板组成,两个伸出爪分别插设在拉出器套管两端内,并在之间装有压缩弹簧。使用时,向内压两个调整杆,接着将拉出器套管伸入气缸里,放至超过缸套底边口时,松开两个调整杆,伸出爪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弹出,扣住缸套底部,然后将气缸套随拉出器被拉出。该气缸套拉出器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气缸套,但在拉出器套管伸入气缸里的过程中,伸出爪的外端与气缸套内壁摩擦,一方面会划伤气缸套内壁,另一方面放入较费力,存在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而且该拉出器只适用于湿式气缸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多功能发动机气缸套拔出器,操作时能避免划伤气缸套内壁,且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多功能发动机气缸套拔出器,包括支撑架、拉出螺杆、筒状壳体、左伸出爪及右伸出爪,其中左、右伸出爪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另一端分别从壳体的两端伸出,且该两伸出端的上表面呈对称的台阶状,所述壳体的上侧壁中部与所述拉出螺杆的下端铰接,在该壳体的下侧壁上沿轴向设有条形调节孔;所述左、右伸出爪的内端相插接,并经径向穿过所述调节孔的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且插在另一个之外的伸出爪的连接孔为条形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左、右伸出爪的内端侧壁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滑槽和滑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左、右伸出爪伸出端的下表面分别设有刻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右伸出爪伸出端的下表面为台阶状,该台阶与上表面的台阶错位,在该左、右伸出爪的内端上部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连接孔,且插在另一个之外的伸出爪的螺栓连接孔为条形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左、右伸出爪伸出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刻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主要由所述横板、套装在该横板两端的两滑套以及分别铰接在两滑套下部的两支脚组成,在横板的两端沿轴向设有上下贯通的穿槽,所述滑套通过穿过该穿槽的螺栓与横板固定连接,当支脚竖直时,支脚的上端通过限位装置定位。采用此收折式支撑架,便于野外作业时携带。所述限位装置主要由设在所述滑套下部的两侧板及穿过该两侧板的挡销组成,所述两支脚的上端位于所述两侧板内并通过穿过两侧板的销轴固定,该两支脚上端相对的棱角为圆弧面,在靠近该圆弧面棱角的所述两侧板上设有所述挡销。所述螺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滑套的内底面,上端穿过滑套并通过螺母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操作时能避免划伤气缸套内壁,且具有操作方便、耐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支撑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支撑架、拉出螺杆2、筒状壳体4、左伸出爪6及右伸出爪5组成,拉出螺杆2的上端从支撑架的横板1中部的通孔1a穿出,并在该端套装有拉出螺母3,拉出螺杆2的下端铰接在壳体4的上侧壁中部,在壳体4的下侧壁上沿轴向设有条形调节孔4a。
左、右伸出爪6、5的一端位于壳体4内,且左伸出爪6插入右伸出爪5内,并经径向穿过调节孔4a的螺栓7与壳体4固定连接,且右伸出爪5的连接孔5a为条形孔。左、右伸出爪6、5的另一端位于壳体4之外,且该两伸出端的上表面呈对称的台阶状,台阶状的侧面为与气缸套内壁配合的圆弧面。
进一步参见图3,在左、右伸出爪6、5的内端侧壁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滑槽和滑轨,以使左、右伸出爪6、5之间平稳滑动。参见图2,在左、右伸出爪6、5伸出端的下表面分别设有刻度,以便于调整左、右伸出爪6、5的伸出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伟宜,未经谭伟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