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555.8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4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戴明德;蔡萍;陈伟;王新;王庆;何昆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0038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输液器材,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的静脉输液留置针一般包括有无毒的塑性软质材料制成的输液留置管,留置管被钢性针头带入人体血管后就直接留在里面作为输液管。在各种重力式或者压力式静脉注射输液过程中,例如使用高压注射器往人体内注入造影剂,常用注射速度为每秒2-4毫升,特别是在灌注时,一般注射速度为每秒6毫升,甚至达到每秒8毫升,这样快的注射速度会对血管壁产生较大的压力,易造成患者血管损伤和局部疼痛,特别是对反复多次静脉注射的患者血管损伤更严重,为了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和血管壁的损伤,有必要对现有的静脉输液留置针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静脉输液过程中,注射速度快对血管壁产生较大的压力的问题,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和血管壁的损伤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即提供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包括软质留置管、与软质留置管相通的输液连接管和位于软质留置管末端空腔内的橡胶堵头,软质留置管前端管壁上距离前端端口1mm~5mm处设有液体侧出孔。
在往人体内进行液体输送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减压,液体集中在一个方向的冲击力使患者静脉血管内壁受到较大冲击力,导致患者血管损伤和局部疼痛,特别是对反复多次静脉注射的患者血管损伤更严重。与现有留置管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输液留置针在所述软质留置管前端管壁上距离前端端口1mm~5mm处设有液体侧出孔,侧出孔能分流所注射液体,大大减少输入的液体对局部血管壁的冲击力,减轻了对患者血管损伤和局部疼痛。且液体侧出孔距离软质留置管前端端口有一定距离,是为了防止输液过程中受到较大压力作用时液体侧出孔与软质留置管前端口作用的局部位置接近,起不到减轻对患者血管损伤和局部疼痛的作用;同时,如果液体侧出孔设置的靠后,则侧出孔容易滞留在人体血管外,被输液体不能全部输入至血管内,这样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进一步,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可以在软质留置管前端的管壁上设置多个液体侧出孔,尽可能多的对注射压力进行分解。
进一步,所述的多个液体侧出孔在留置管管壁上错开排列,即多个液体侧出孔不是沿着与软质留置管中心线平行直线排列分布,也不是沿着软质留置管中心线垂直同一圆周平面上分布排列,这样能从不同方向上分解血管壁所承受压力,防止局部血管壁受到较强的共振压力。
显然,液体侧出孔越多,压力分散的越好,液体侧出孔的孔径越小,血管局部所承受的压力越小。因此,更进一步限制,所述的液体侧出孔直径大小均为软质留置管前端端口直径大小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多个液体侧出孔从不同方向来分解软质留置管前端端口的液体输出压力,相比现有的技术方案,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和血管壁的损伤,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脉注射留置管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包括软质留置管1、与软质留置管1相通的输液连接管2和位于软质留置管1末端空腔内的橡胶堵头3,软质留置管1前端管壁上距离前端端口1mm处设有3个液体侧出孔4,液体侧出孔4的直径大小均为软质留置管1前端端口直径大小的一半,3个液体侧出孔4绕软质留置管1前端管壁错开排列。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比如侧出孔4设置的位置可以是软质留置管1前端管壁上距离前端端口1mm处,也可以是5mm处、3mm处;液体侧出孔4的直径大小和数量也可以适当设置,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5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量泵用针管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带持续张力的管片二次衬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