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菌取卵针用歧管三通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7642.3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楼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A61B17/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取卵针用 歧管 三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殖医疗过程中的辅助医疗器械,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无菌单腔取卵针用歧管三通。所述无菌取卵针用歧管三通可采用针管直径更细,对卵巢创伤更小,采用机电联动装置,可保持冲、吸卵子过程的操作简单、可靠,连续性,同时使得所述无菌取卵针具备单腔针和双腔针的功能。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在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孕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加。临床上以人工辅助方式实施受孕,已成为有效的医疗手段。
自从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郎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应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例成功的试管婴儿是在自然周期中用腹腔镜取卵。现在仍有少部分人主张在IvF中应用自然周期,但几乎普遍采用经阴道取卵。即使腹腔镜应用于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用腹腔镜取卵已大多被放弃,经阴道取卵是首选的方法。一次性使用无菌取卵针的发明,作为辅助生殖医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使不孕患者完成生育的愿望成为可能。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自从1978年,通过腹腔镜取卵以来,取卵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从腹部超声引导下经皮肤膀胱和经尿道膀胱,到现代经阴道超声取卵。这种相对简便和安全的方法提高了取卵的效率,能在局麻下进行,并且可以和各种不同的辅助生殖技术(ART)相结合。
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这些进步成为可能。现在已有了小型阴道超声探头,比如频率为5MHz或7.5MHz阴道探头,分辨率高,使用起来病人相对舒适。分辨率高,有助于精确辨别和定位卵泡。通过简单地旋转探头,在二维图像中确定卵泡的形状,使低回声卵泡从同样低回声的盆腔血管中区分出来,这样每一个卵泡都可以被准确地吸入,大大提高了取卵率。
阴道探头也可以提供一种固定卵巢的装置,借助于来自骨盆壁的支撑力,使穿刺针轻巧快速沿子宫后面到卵巢。卵巢的进一步固定要靠手术助手用手从耻骨上或腹部完成。有几种针导可供选购,应根据不同的超声探头来选择。
取卵最常选用16G或17G针,可以是单腔或双腔。估计卵泡需要冲洗时使用双腔导管,比如在自然周期的体外受精IvF。双腔导管将吸出液和冲洗液分开,使液体在腔内始终是单向流动,有利于取卵。穿刺针有一个强回声的针尖,有助于针的定位、穿刺和吸出卵泡。选择锐利的穿刺针可以迅速刺入卵泡,减轻病人不适感,减少卵巢的移动。因此首选使用一次性针头。经过多次取卵,重复阴道壁进入,组织过度紧张,接触盆壁或输卵管,针头会变钝或弯曲。因此,可能在手术中换针,尤其是当卵泡吸入出现困难时。每一次进入阴道前和迅速取出后,都要用处理液冲洗。
专利号为“200420097990.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单腔取卵器,其结构包括端部设置有超声回声区的穿刺针、手柄、收集管、密封塞、负压连接座和负压连接管,收集管一端通过手柄与穿刺针相接,另一端穿过密封塞,在密封塞上设置一通孔,负压连接管的一端与密封塞上的通孔相接,另一端与负压连接座相接。
专利号为“200820026603.9”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卵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其结构包括端部设置有超声回声区的穿刺针、手柄、收集管、试管塞、负压吸引器和负压连接管,收集管一端通过手柄与穿刺针相接,另一端穿过试管塞,在试管塞上设置一通孔,负压连接管的一端与试管塞上的通孔相接,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相接。
上述专利技术的缺点是:其针管直径做得较粗,对卵巢创伤大,从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使得病人的康复周期长。整体操作上简便、医疗过程可控。
另外,上述收集管一端通过手柄与穿刺针相接,另一端穿过密封塞,在密封塞上设置一通孔,负压连接管的一端与密封塞上的通孔相接,另一端与负压连接座相接。的使用特点,是在腹腔镜或超声监控手段下,经阴道对卵巢进行穿刺,迅速收集多个卵子。,但通常情况下卵泡往往滞留在并粘附在卵巢壁上,使得人工取卵的成功率降低。
为避免上述单腔取卵腔针的不足,也有人设计了双腔取卵针,即在操作手柄上带一个歧管三通,经穿刺后以低压冲洗液对卵巢进行冲洗,使得卵子避免在卵巢壁上滞留和粘附,以提高人工取卵的成功率,通常的双腔取卵针采用大针套小针的方法实现对卵巢中卵子冲洗的目的,使附在卵巢壁上的卵子处在浮游状态,从而使人工吸取卵子成为可能,但是因为采用大针套小针的方法,使得大针的直径无法做小,这就使得患者在进行医疗救助时的创伤面相对较大。另外,现有的双腔针的外直径只能做到16G(1.6~1.69mm),在医疗过程中,医生无法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进一步选择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