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双模式供水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8749.X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江民海;林小连;徐向阳;董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2 | 分类号: | E03B7/02;E03B7/07;E03B5/00;E03B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8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双模 供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流量补给或备用水源的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又称智能双模式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直接以市政管网为水源的供水设备,它取消了传统的蓄水池,从市政管网直接抽水加压至用户,由于整个管网系统密闭,并且是在市政水压基础上增压供水,差多少补多少,具有卫生与节能两大优势,在自来水流量充足的地区使用效果得到广泛认同。
但目前该产品存在如下问题:在市政管网供水流量不稳定,或用水高峰期,市政流量不能满足用户用水时,主流的管网叠压供水设备都是靠进水口配套的缓冲罐来补偿市政供水的不足,由于需要承压,缓冲罐不宜配置过大,其有效容积更是有限,只能起到瞬时补水作用,不能有效解决市政流量不足的问题或缓冲用水高峰期的用水矛盾,在市政流量不够充足或间歇充足地区甚至被禁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智能双模式供水设备,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市政管网以及在市政管网上的进水口控制传感器、市政进水控制阀以及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的另一端连接由二组依次串接第一检修阀、主泵、第二止回阀以及第二检修阀后并接的一端,并接的另一端与气压罐和出水口控制传感器相接;还包括:一个辅泵;所述辅泵的一端与第一止回阀的另一端连接,辅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止回阀与水箱相接;辅泵的另一端还通过水箱补水控制阀与水箱中的水力控制阀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的原有压力,达到节能的目的,又可以在市政流量不足时进行流量补给,缓解了用水高峰期的用水矛盾,大大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市政管网1以及在市政管网1上的进水口控制传感器2、市政进水控制阀3以及第一止回阀4;第一止回阀4的另一端连接由二组依次串接第一检修阀11、主泵12、第二止回阀13以及第二检修阀14后并接的一端,并接的另一端与气压罐15和出水口控制传感器16相接;还包括:一个辅泵5;所述辅泵5的一端与第一止回阀4的另一端连接,辅泵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止回阀9与水箱8相接;辅泵5的另一端还通过水箱补水控制阀6与水箱8中的水力控制阀7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补给以“补给水源”的方式来实现,不需要切换主泵的工作状态,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了用水的舒适度;同时能有效防止主泵对市政管网的过度抽吸,不影响其它用户的正常供水。辅泵工作时停止市政管网对水箱的补水,不但能充分保证市政管网在此工况下的供水压力和流量,而且能提高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动作如下所述:
当市政管网1的流量能满足用户用水时,主泵12只以市政管网1为水源。在用水高峰期,当市政管网1的流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用水时,水箱补水控制阀6关闭,辅泵5启动,从水箱8中抽水补给市政流量的不足,此时,主泵12同时以市政管网1和水箱8为水源;经进水口控制传感器2检测到市政管网1的压力下降到限制压力时,市政进水控制阀3关闭,水箱补水控制阀6关闭,辅泵5启动,从水箱8中抽水供给主泵,此时主泵只以水箱为水源。当市政管网1的供水压力和流量恢复正常时,设备自动恢复到正常运行工况。
当辅泵5停止时,市政管网1中的水经市政进水控制阀3、止回阀4、辅泵5、水箱补水控制阀6及水力控制阀7补给水箱。辅泵5运行前先关闭水箱补水控制阀6,水箱8中的水经止回阀9、辅泵5加压供给主泵12。给水箱补水与水箱对外供水在管路上是互锁的,两者不能同时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辅泵5主要由控制柜17通过进水口控制传感器2对市政管网1检测判断后控制启、停,市政流量长时间充足时也需要考虑通过控制柜17智能控制水箱定期换水来保证水质安全。主泵12主要由控制柜17通过出水口控制传感器16的反馈压力来控制启动台数、休眠或停机保压(停机后靠气压罐15实现保压)。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辅泵5和主泵12在设计时要分别考虑备用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87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箱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上的防负压装置
- 下一篇:检查井的柔性材料广告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