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8919.4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3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1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脱离壳体且供大体积插头插接的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提供电子设备的插头插入取得电源的装置,传统的插座是在壳体包含数个插接单元以提供插头插入其中,且所有被插接在壳体的插头,并排于壳体的同一侧面上。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插座的示意图。其中插接单元110嵌设于壳体120内,当使用两个较大体积的插头100时,将会造成其中一个无法完全插入的状况。
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有人研发出一种旋转插座,其在壳体上将插接单元前后方向错置,以令插头以一前一后的排列方式插接在壳体上,或是将插接单元制成平面可旋转的方式,在有限的壳体插接空间上达到最佳的插接插头于插座上的目的。
但若欲将更大体积的插头插接在插接单元时,即使将插接单元的位置前后错置或旋转插接单元,仍无法解决壳体的空间过于狭小的问题,大体积的插头仍无法插接在插接单元内。故,在壳体上设置插座的结构仍有待改进的空间。
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组件的插座,以解决传统插座使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座,包含:
壳体;
至少一个插接单元,嵌设于该壳体内,且该插接单元的顶面设有多个插接孔,该等插接孔显露在该壳体的表面,且该插接单元的一侧设有连动组件;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其一端连接该插接单元底面,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内面对该插接单元的位置上;
至少一个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的一端抵接该连动组件,另一端凸伸于该壳体外;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二弹性组件设在该限位组件两端间;
其中该限位组件藉由该第二弹性组件抵靠在该连动组件上,令该连动组件受该限位组件限制,使得该插接单元保持嵌在该壳体内,当该限位组件被按压,该连动组件脱离被该限位组件抵靠的位置,该插接单元受该第一弹性组件的弹力而被推出该壳体外。
各该插接孔分别电性连接到电性端子的一端,该电性端子另一端电性连接延长电线的一端,该延长电线另一端电性连接电源供应端。
该第一弹性组件是螺旋弹簧。
该第二弹性组件是螺旋弹簧。
一种插座,包含:
壳体;
至少一个插接单元,嵌设于该壳体内,且该插接单元的顶面设有多个插接孔,该等插接孔显露在该壳体的表面;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其一端连接该插接单元底面,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内面对该插接单元的位置上;
至少一个第一卡接组件,连接于该插接单元;
至少一个第二卡接组件,连接于该壳体;
其中该第一卡接组件卡接该第二卡接组件,使得该插接单元保持嵌在该壳体内,当该插接单元被按压,该第一卡接组件与该第二卡接组件因被按压而分离,该插接单元藉由该第一弹性组件的弹力而被推出该壳体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是:
(1)本新型插座可藉由第一弹性组件的弹力而将插接单元弹出,令插接单元可从壳体内取出。如此可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并藉此可改善插头无法完全插入插座内的问题。
(2)本新型插座可藉由第一弹性组件的弹力,而令插接单元弹出壳体的外,藉此将插头即可在壳体外插接在插座上,避免两个体积过大的插头相互挤压,解决现有技术壳体插接位置受限的问题,并可避免发生漏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插座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的插座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新型的插座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插头;
110:插接单元;
120:壳体;
200:插接单元;
201:第一弹性组件;
202:限位组件;
203:第二弹性组件;
204:连动组件;
205:电性端子;
206:延长电线;
207:插接孔;
210:壳体;
220:插头;
300:插接单元;
301:第一弹性组件;
302:第一卡接组件;
303:第二卡接组件;
304:电性端子;
305:延长电线;
306:插接孔;
310:壳体;以及
32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8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安全篷布专用包
- 下一篇:光盘库光盘片匣的自动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