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用车钢制车轮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9051.X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庆;陈志豪;朱森林;徐绍国;薛峰;项秉智;王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用车 钢制 车轮 轮辐 压风孔 毛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乘用车钢制车轮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
背景技术
轮辐冲风孔工序在轮辐风孔边缘产生风孔毛刺等缺陷,此类缺陷是诱发车轮在风孔区域疲劳破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设计模具对风孔边缘进行倒角去除毛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乘用车钢制车轮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对轮辐风孔边缘进行倒角,压除冲风孔毛刺并改变轮辐风孔边缘的应力状态,改善车轮的疲劳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乘用车钢制车轮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其包括,上、下模架,通过4根导柱及相应的导套相连,上、下模架之间设置4个空载保护套,通过螺钉连接于下模架,导柱凸伸出空载保护套;上模垫块,设置于上模架下端面;上模,设置于上模垫块下,上模两侧下端面对应轮辐外形为内凹面;下模垫块,设置于下模架上端面;下模,设置于下模垫块上,下模两侧上端面对应轮辐外形为外凸面,且,对应轮辐压风孔毛刺位置设有凸台。
本实用新型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的特点是:
1)模具构造简单,设计工作集中精力于上模、下模开发;2)模架、垫块等已设计成标准件,节省开发时间,降低模具的开发成本;3)操作方便,倒角压毛刺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钢制车轮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其包括,上、下模架1、2,通过导柱3及相应的导套4相连,上、下模架1、2设置一空载保护套5,空载保护套5通过螺钉连接于下模架2,导柱3凸伸出空载保护套5;上模垫块6,通过螺钉连接于上模架1下端面;上模7,通过螺钉连接于上模垫块6下,上模7下端面71、72对应轮辐10外形为内凹面;下模垫块8,通过螺钉连接下模架2上端面;下模9,通过螺钉连接于下模垫块8上,下模9上端面91、92对应轮辐10外形为外凸面,且,对应轮辐压风孔毛刺位置设有凸台911(以上端面91为例)。
工作过程如下:
上模位于行程起点,将轮辐10风孔与下模9凸台911位置相对套放于下模9上,启动压机,上模随压机下行;上模7内表面接触轮辐并向下挤压;轮辐风孔边缘贴合下模9凸台911并受上模挤压形成倒角,毛刺被压除;轮辐风孔边缘区发生塑性变形处于受压状态;上模达到行程极限;压机回程复位,取出轮辐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9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