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材生产线的双层复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0046.0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淳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2 | 分类号: | B29C47/22;B29C4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生产线 双层 复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管类产品的模具,用于一种管材生产线的双层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生产管类产品的复合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料时内外层厚薄不均的问题无法分别通过模具自身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生产线的双层复合模具,能够更好调节内外层厚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生产线的双层复合模具,包括外模套,外模套的后端装有尾模套,尾模套设有内层进料口,外模套设有外层进料口,其特征在于外模套前端装有过渡套,外模套内装有螺旋体,螺旋体外表面设有螺旋槽,螺旋体后设有分流支架,螺旋体的末端延伸至过渡套的前半部分,外模套和过渡套前部的内壁与螺旋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外层物料流道,外层物料流道与外层进料口连通,螺旋体内壁和分流支架的前部外壁之间形成内层物料流道,内层物料流道与内层进料口连通,分流支架的前端装有芯模,过渡套的前端装有口模,芯模位于口模内,过渡套前部和口模的内壁与分流支架前部和芯模的外壁之间设有复合流道,内层物料流道的末端和外层物料流道的末端与复合流道连接,复合流道的末端为出料口。
过渡套和口模之间设有前部调节装置,其中前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过渡套和口模之间的第一调节螺钉,并在过渡套内径与口模外径之间留有可调节间隙,第一调节螺钉的尾部与口模外径接触。
外模套的前端和过渡套后端设有中部调节装置,其中中部调节装置包括外模套的前端与过渡套之间设有第二调节螺钉,并在外模套的前端装有压盖,过渡套的后端伸入压盖内,过渡套外径与压盖内径留有间隙,压盖内设有第二调节螺钉,第二调节螺钉的尾部与过渡套外壁接触。
外模套的后端与分流支架之间设有后部调节装置,其中后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外模套前端的第三调节螺钉,并在尾模套内径与分流支架的外径之间留有间隙,第三调节螺钉的尾部与分流支架外径接触。
本实用新型能够很方便地调节内外层的厚薄,使得实壁管产品在多层复合方面变为更加方便,其效果更加迅速理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管材生产线的双层复合模具,包括外模套4,外模套4的后端即图中的右端通过螺钉B3与尾模套1连接,尾模套1设有内层进料口,外模套4设有外层进料口9,外模套4前端即图中的左端装有过渡套6,外模套4内装有螺旋体3,螺旋体3外表面设有螺旋槽,螺旋体3内装有分流支架2,螺旋体3的末端延伸至过渡套6的前半部分,外模套4和过渡套6前部的内壁与螺旋体3的外壁之间形成外层物料流道12,外层物料流道12与外层进料口9连通,螺旋体3内壁和分流支架2的前部外壁之间形成内层物料流道11,内层物料流道11与设在尾模套1的内层进料口10连通,分流支架2的前端装有芯模7,过渡套6的前端装有口模8,芯模7位于口模8内,过渡套6前部和口模8的内壁与分流支架2前部和芯模7的外壁之间设有复合流道13,内层物料流道11的末端和外层物料流道12的末端与复合流道13连接,复合流道的末端为出料口,外模套4的前端通过螺钉B6与压盖5连接,压盖5内设有第一调节螺钉B5与过渡套6接触,尾模套1的左端与螺旋体3的右端之间装有分流支架2,分流支架2通过螺钉B3与尾模套1连,分流支架2的外径与尾模套1的内径之间设有间隙,尾模套和分流支架中心设有吹气管道14。
调节第三调节螺钉B4,通过调节分流支架2的位置,从而调节分流支架2外壁和螺旋体3内壁之间的间隙,即调节内层物料流道的偏心,由此可以调节内层厚薄均匀度。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钉B5,可以调节过渡套6的位置,从而调节过渡套6内壁和螺旋体3之间的间隙,即调节外层物料流道的偏心,由此可以调节外层厚薄均匀度。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钉B7,可以调节口模8的位置,从而调节口模8和芯模7之间的间隙,即调节复合流道的偏心,由此可以调节复合物料制品的厚薄均匀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分别调节内外层和总的更好地控制内外层的厚薄均匀度,从而解决双层复合制品的内外层厚薄不均的问题。
文中的前端和后端是按照物料的流向来定义的,分别指图中的左端和右端。B1和B2为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塔式太阳能海绵钛熔炼系统
- 下一篇:中频电源链条淬火、回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