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智能充放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1141.2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2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根;陈波;陈佩忠;吴锦华;倪德林;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南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智能 电机 | ||
1.一种蓄电池智能充放电机,包括充放电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回路由主变压器B、整流电路、逆变放电电路、接触器C1-C7构成,接触器C1-C7的线包由控制回路控制,接触器C7的三对常开触头C7-1、C7-2、C7-3将市电接入主变压器B的初级,主变压器B次级具有三个绕组,每一个绕组具有两个中间抽头,三个绕组的一端以及两个中间抽头分别通过接触器C1、C2、C3的两对常开触头C1-1、C2-1、C3-1、C1-2、C2-2、C3-2连接,使主变压器B的次级形成不同的输出;整流电路由三个二极管D1、D2、D3、三个可控硅SCR1、SCR2、SCR3、三个电阻R1、R2、R3、三个电容C1、C2、C3构成,三个可控硅SCR1、SCR2、SCR3的阴极并联后形成整流电路输出一端,三个二极管D1、D2、D3的正极并联后形成整流电路的输出另一端,可控硅SCR1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接主变压器B的次级,可控硅SCR2的阳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接主变压器B的次级,可控硅SCR3的阳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接主变压器B的次级,电阻R1和电容C1串联后构成的滤波电路跨接在可控硅SCR1的阳极和阴极上,电阻R2和电容C2串联后构成的滤波电路跨接在可控硅SCR2的阳极和阴极上,电阻R3和电容C3串联后构成的滤波电路跨接在可控硅SCR3的阳极和阴极上,可控硅SCR1、SCR2、SCR3的触发极接控制回路,由控制回路控制触发,可控硅SCR1、SCR2、SCR3接受控制回路充电触发信号后,整流电路将电网提供的高压交流电进行隔离、降压、整流、滤波并提供合适的直流电流对蓄电池充电;所述逆变放电电路由放电电阻R6、R7、R8、二极管D4、D5、D6、电容C4、电阻R4、R5构成,其中放电电阻R6、R7、R8的一端分别通过接触器C4、C5、C5的一对常开触头C4-1、C5-1、C5-1接整流电路的输出一端,放电电阻R6、R7、R8的一端并接后接MOS管的漏极、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容C4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接放电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6的正极一起接MOS管的源极,MOS管的源极还一方面接整流电路的输出另一端,另一方面接控制回路,MOS管的基极通过电阻R4和R5接控制回路,逆变放电电路接受控制回路根据蓄电池的低、中、高电压发过来的放电信号后分别使接触器C4、C5、C6的常开触头C4-1、C5-1、C6-1吸合,连接阻值不同的放电电阻R6、R7、R8进行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未经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1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轴功率的装置
- 下一篇:高压无功补偿功率单元的测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