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捕鳝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1809.3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邹冬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冬贵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3441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捕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捉野生的泥鳅、黄鳝等的器具。
背景技术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很高,为席上佳肴。但黄鳝习性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难以采用鱼网等大型工具捕捉,通常编织捕鳝笼捕鳝,捕鳝笼进口向笼内逐渐收缩,呈带倒须的圆台形网状结构,使黄鳝从进口进入后不能逆向逃脱。
名称为捕鳝笼的中国专利ZL200620076397.3,捕鳝笼为相互交叉的圆筒形主管和支管;名称为一种捕鳝笼的ZL200420054208.3中国专利,捕鳝笼也是横向进鱼筒和纵向贮鱼筒相互交叉连接组成。这种圆筒形捕鳝笼,收笼搬运很不方便,而且由于圆筒口径有限,搬运困难,导致放笼数量少,捕鳝产量难以提高。专利号为200620072783.5名称为捕泥鳅黄鳝的笼具,采用长方形体骨架,外裹有网片,端面和侧面置有带倒须的进口,倒须口由倒须口绳手工结扎固定,收、放笼都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放笼使用方便的一种捕鳝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捕鳝器,包括面板、带倒须的进口笼和圆筒形网布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置有垂直向的安装孔,通孔内置进口笼,所述面板安装孔周边置有卡扣,进口笼进口端周边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卡扣的位置、大小相匹配,所述面板侧边呈C形凹槽,圆筒形网布片端部张口与所述面板侧边的C形凹槽相接,系绳捆扎固定。
所述进口笼呈渐缩网孔圆台状,进口端纵向倒须与横向加强筋连接。
所述面板正面四周置有固定孔。
所述面板背面中间置有支撑杆螺纹连接点。
所述面板可以单笼结构,也可以多笼结构。
所述网布片呈口袋状,或圆筒形,表面置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面板结构简单、厚度薄,几十付面板和进口笼可分别叠加在一起,搬运、迁移都很方便。面板和进口笼卡扣式连接结构,组装和拆卸可一步完成,收、放笼便利快捷。面板正面四周置有固定孔系绳结札固定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进口笼结构示意图;
图3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卡扣;3-进口笼安装孔:4-固定孔;5-C形凹槽;6-支撑孔:7-支撑杆螺纹连接点;8-进口笼;9-网布片;1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见,一种捕鳝器,包括面板1、带倒须的进口笼8和圆筒形网布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置有垂直向的安装孔3,安装孔3内置进口笼8,所述面板1安装孔3周边置有卡扣2(见图1、3和4),进口笼8进口端周边置有凸起10(图2),所述凸起10和所述卡扣2的位置、大小相匹配,所述面板1侧面呈C形凹槽5,圆筒形网布片9端部张口与所述面板1的侧面C形凹槽5相接,系绳捆扎固定。
所述进口笼8呈渐缩网孔圆台状,进口端纵向倒须与横向加强筋连接,以便增加进口笼8的强度。
所述面板1正面四角置有固定孔4,用于捕鳝器的固定和相互系绳连接。
本实用新型捕鳝器也可双向设置面板1和进口笼8,此时可利用所述面板1内侧面中间置有的支撑杆螺纹连接点7和四角的支撑孔6,用支撑杆支撑,使两端面板1保持一定距离。用圆筒形网布片9两端开口处分别与两端面板侧面的C形凹槽5相接,系绳捆扎固定。一端设置面板1和进口笼7时,所述网布片8呈口袋状。网布片8表面置有通气孔,以方便捕捉、起笼和提高鳝鱼成活率。
所述面板1塑料制模,可以单笼结构,也可以多笼结构。图1所示为双笼结构面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冬贵,未经邹冬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体高效节能蒸酒设备
- 下一篇:生质燃料产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