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行器气密、加注口窄深孔堵头装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2472.8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5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毛国斌;赵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徐钫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气密 加注 口窄深孔堵头装 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的气密、加注口窄深孔堵头的装拆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气密测试、工质加注等系统的狭窄、深度空间下安装、拆卸管路堵头的装置。在气密测试、工质加注工作结束后,该测试、加注口均需安装堵头,如果堵头安装密封性不佳,就会引发系统泄漏,从而导致整个飞行失败,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堵头安装的密封可靠性。而堵头可靠安装对操作空间的开畅性、可达性有较高要求。
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在飞行器的表面开口,开口尺寸和操作点距离飞行器表面的深度满足使用扳手等工具进行操作的要求。如开圆孔的话,为满足人手的操作要求,一般开孔直径要求不小于200mm。但上述开口尺寸较大,对于舱体,特别是小直径舱体来说需要付出较大的补强质量,从而影响到飞行器的整体重量,更不能满足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实用新型类似、适用于窄深孔堵头安装技术的说明或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开口尺寸较大,舱体自身过重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器气密、加注口窄深孔堵头装拆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小尺寸开口,大深度位置堵头的可靠安装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飞行器气密、加注口窄深孔堵头装拆装置,该装置包括:
六角管的前端与外套螺母的后端对接;螺杆前端与堵头后端连接,堵头/螺杆组合件从外套螺母的前端插入,堵头上的凸缘定位于外套螺母内,螺杆从六角管内通过,由六角管的后端伸出。上述六角管的前端具有一内六角槽,与外套螺母后端的外六角对接,六角管的后端具有一外六角段。上述螺杆前端有一段外螺纹,与堵头后端的内螺纹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飞行器气密、加注口窄深孔堵头装拆装置,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运用简单的刚体传力、螺纹连接传力原理,结合螺纹连接的可拆卸特点,解决了飞行器小尺寸舱体开口,大深度位置条件下,堵头的可靠安装、拆卸问题。取得了堵头装拆可靠、安全(防掉落)、操作便捷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空间飞行器或其它领域小尺寸舱体开口,大深度位置条件下的堵头装拆。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窄深孔堵头装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舱体开口较小、位置较深、不宜采用常规扳手施加力矩时,通过采用一种六角管/螺杆组合装置,使得堵头拆装可靠、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窄深孔堵头装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的实施例所示,该装置包括:六角管1,螺杆2,外套螺母3,堵头4。其配置连接关系描述如下:
六角管1的前端具有一内六角槽,与外套螺母3后端的外六角对接,用于传递拧紧力矩;六角管1的后端具有一外六角段,用于施加扭转力矩;螺杆2前端有一段外螺纹,与堵头4后端的内螺纹槽连接组合,堵头4/螺杆2组合件从外套螺母3的前端插入,堵头4上的凸缘定位于外套螺母3内,螺杆2从六角管1内通过,由六角管1的后端伸出。螺杆2用于将堵头4准确、可靠对准测试口,同时在堵头4安装后,螺杆2可从堵头4上旋转拆卸下来。
下面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安装堵头4时,将螺杆2拧入堵头4后部的内螺纹孔,从六角管1前部将堵头4/螺杆2组合件插入,六角形外套螺母3嵌入六角管1的内六角内。将整个装置组合体与目标测试口对接,通过螺杆2调整堵头4对中后,旋转六角管1,将外套螺母3拧紧于目标测试、操作口上,完成堵头4的安装。然后,先将螺杆2旋出,再拆除六角管1,留下牢固安装在操作口上的堵头4。
拆卸堵头4时,将螺杆2拧入堵头4后部的内螺纹孔,用六角管1套紧外套螺母3,旋转六角管1,完全松出外套螺母3后,将整个装置组合体从目标测试口拆卸下来。
按上述步骤进行堵头的安装、拆卸,均可在2分钟内可靠、安全、快速完成,满足了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快速准备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温CO2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高效分散乳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