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艾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3063.X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峰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余维河 |
地址: | 吉林省吉林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器材,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器是一种经常使用到的针灸器材,但现有的艾灸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结构复杂,整体由顶盖、壳体、调节座、底座构成,且现有的艾灸器中艾条的放置采用直立式,需要有艾条防护设置以保证艾条能够在艾灸器中被固定住,同时,由于构成艾灸器的部件交多,使艾条的取放均不方便,造成艾条使用的浪费;另,艾条点燃后温度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节,不但浪费艾条且让使用者感觉不够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艾灸器,该艾灸器不但结构简单、温度可调、使用方便,并且能够节省艾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艾灸器,包括一设有排气孔的器体和一器盖,所述器体包括上、下器体,所述上器体与下器体卡紧连接,所述上器体顶面设有排气孔和艾条固定夹,所述下器体底面设有排气孔,其侧壁上设有风门;所述器盖套接在所述下器体上,其盖面上设有与所述下器体的排气孔相对应的排气孔,所述器盖的侧壁为与所述风门对应的风挡。
其中,所述上器体的边壁设有凸缘,所述下器体的边壁设有与所述凸缘匹配的卡槽,所述上器体和下器体通过所述凸缘和卡槽卡紧连接。优选地,所述上器体的边壁对称地设有两凸缘,与之对应的,下器体的边壁也对称地设有两卡槽。
优选地,在所述上器体顶面设有至少两个艾条固定夹,各艾条固定夹的大小不同,可应用于粗细不同的艾条,使艾条能正好固定在器体中。
优选地,所述下器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风门,与之对应地,所述器盖的侧壁上设有与风门对应的风挡,优选在下器体侧壁上对称设两风门,器盖上与之对应也设两风挡。
进一步地,所述风门包括若干风缝。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器体分为上、下器体两个部分,并采用卡槽式的连接方式,使器体开、合方便的同时也不易脱落;风门和风挡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艾灸器能够自由控制空气进入量,可控制艾条的燃烧情况,进而实现对艾灸器在使用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使用者根据需求调整艾条燃烧程度,可最有效利用艾条,避免浪费艾条。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上器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实施例一,包括器体1和器盖2,器体1包括上器体11和下器体12,上器体11的边壁设有两凸缘111,下器体12的边壁设有与凸缘111匹配的两卡槽121,在本实施例中,将卡槽121设计成L型,上器体11和下器体12通过凸缘111和卡槽卡121卡紧连接。上器体11的顶面设有若干排气孔112和艾条固定夹113,下器体12的底面设有若干排气孔122,下器体12的侧壁上设有风门123、风门124,风门包括若干风缝126。结合图2所示,器盖2套接在下器体12上,其盖面上设有与下器体12的排气孔122相对应的排气孔222,器盖2的侧壁为与风门123、风门124对应的风挡223、风挡224。
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器体11的顶面设有两艾条固定夹113、114,艾条固定夹113和艾条固定夹114的大小不同,可分别固定与之对应的粗细不同的艾条。
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实施例三的上器体11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器体12的侧壁上设有三个风门123、124、125。为了是艾灸器中的空气分布均匀,风门123、风门124和风门125均匀分布在下器体12的侧壁上,对应地,器盖2的侧壁为与三个风门相对应的风挡223、风挡224、风挡2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峰,未经张文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30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