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索复合跳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3408.1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7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丰;谷凯;陈恒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柔性索体的高空施工操作平台,特别针对张拉式索膜结构的高空作业。
背景技术
在当前国内外建筑结构中索的使用愈发广泛,其中索膜结构因其轻盈飘逸的外观美感更是被推崇备至,一些超大跨度、体量的大型体育场所等建筑孕育而生。针对此类建筑施工中所必然存在的在柔软索体上的高空作业,通常采用在索体投影下方搭设全覆盖的落地脚手架以提供高空操作人员施工用平台。
这种施工方式的不足在于额外措施辅助工作(脚手架搭设)的投入占主要施工(索体施工)比例较大,且随着索体长度和离地高度的增加,脚手架的侧向稳定要求越高、钢管材料需求增加,由此产生劳动力和费用的投入将呈倍数递增。同时,该方法大为制约索体下方其他工种的施工界面,诸如:索膜结构施工中膜面展开所需场地被占据,连锁产生的施工难度增加。因此,搭设脚手架的方法对工程进度、成本的控制都较为不利。此外,由于索体接触面有限和较柔软的特性,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以吊挂形式的“挂脚手”的方式对柔软索体不适用。因此亟待开发出新型的适用于柔性索体的高空施工操作平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索膜结构施工中需要在索体投影下方搭设全覆盖的落地脚手架以提供高空操作人员施工用平台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软索复合跳板。本实用新型设计软索复合跳板,包括吊带,其特征在于:在一竹梯上的两端各有一吊带绕卷,吊带的上面两头固定在U形卡上,U形卡套在索上。其特征在于:U形卡的内侧有橡胶衬垫。其特征在于:在竹梯上覆盖有木板,竹梯与木板之间由钢丝捆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附着于软索之上挂设跳板(竹梯、木板等)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轻巧、稳固、可操作性高、取材便利,现场工效和经济效益得以提高,给予工程的进度、经济、安全绝对保证。尤其对于大跨度、大体量的索膜结构体系,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施工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使用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吊带1,其特征在于:在一竹梯2上的两端各有一吊带1绕卷,吊带1的上面两头固定在U形卡8上,U形卡8套在索3上。其特征在于:U形卡8的内侧有橡胶衬垫4。其特征在于:在竹梯2上覆盖有木板5,竹梯2与木板5之间由钢丝6捆绑。
复合跳板安装采用专用移动吊篮,吊篮中设置1名操作工人布置滑轮,由地面操作工人通过滑轮提升跳板,就位后,挂篮中操作工人将吊带固定在U形卡上完成安装并将滑轮移至下一安装点,跳板另一端利用已安装完成的跳板平台操作,依次安装,每块跳板间通过铅丝或棕绳连接。移动挂篮的牵引和制动利用设置在索体两端的操作工人通过预先布置在索体上的维纶绳予以控制。
复合跳板拆除时,操作工人在已施工完成的索体处结构上布置滑轮,由地面的操作工将跳板降下,依次拆除。
为了防止风力对复合跳板的影响,可在索和跳板两侧每隔4米布置一道缆风(白棕绳或维纶绳),角度不小于45度,地面种根采用2个Ф16膨胀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3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