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板式自扶正气胀救生浮台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3443.3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褚新奇;张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游龙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8 | 分类号: | B63C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王裕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正气 救生 浮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胀救生浮台,尤其是一种翻板式自扶正气胀救生浮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胀救生浮台主要包括上下浮胎、篷柱、顶篷和登乘装置。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救生浮台倒置,还需人去扶正,况且人员登乘时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板式自扶正气胀救生浮台,不同于具有自扶正功能的救生筏和传统的救生浮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翻板式自扶正气胀救生浮台,包括浮台底、相互固定的上下浮胎、顶篷和登乘翻板,其特征在于:在上浮胎封闭前预留一段以便安装登乘翻板,预留位置的大小使登乘翻板恰好装置于其中,登乘翻板定位于下浮胎,以其为支点,可向浮台内外翻转。登乘翻板在以下浮胎为杠杆的情况下两端可以翻转一定角度,且救生浮台充气成型时自己扶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登乘翻板为气胀式长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板式自扶正气胀救生浮台设有限位索和缓冲装置组成的登乘翻板固定装置,所述限位索一端固定于浮台底,另一端固定于登乘翻板救生浮台内端;所述缓冲装置位于下浮胎外沿或底端。所述登乘翻板在固定装置的作用下控制在易于登乘的翻转角度内,使其不会翻转到浮台底部,影响登乘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登乘翻板上设置登乘拉手,下端设有登乘软梯,方便人员自由登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浮胎均分隔成一定数量的舱室,且上下浮胎交错分隔,即使某一个或几个舱室破损,其它几个仍能支撑起其核定成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登乘翻板与下浮胎接触位置设置起密封作用的防水布,使水难以从外面经两者接触位置进入浮台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台底上装有一定数目的排水孔,便于救生浮台里面的水排出。
上述的翻板式自扶正气胀救生浮台,其中在救生浮台抛落于水面时,无论如何都会正面朝上,不需要人工扶正。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气胀救生浮台具有自扶正的功能,且易于伤员登乘。即:使用时,气胀救生浮台充气成型后正面始终向上,登乘翻板下端接触水面,使救生浮台始终处于易登乘状态,伤员一只手攀住登乘翻板上的登乘拉手,脚踏住登乘软梯后利用杠杆原理调整重心后即可进入浮台内部;同时浮台底部设置了排水孔,可以及时排出内部的进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登乘翻板的使用效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主要包括浮台底1、登乘翻板2、登乘翻板拉手3、登乘软梯4、固定装置5、篷柱单向阀6、顶篷7、相互固定的上下浮胎8、限位索9、缓冲装置10、篷柱11、密封装置12和压载水袋13。上下浮胎4的结构类似,但是内部舱室位置交错设置,且上浮胎预留一段安装登乘翻板2。救生浮台抛投在水面上时,由于具有自扶正功能,达到图2和图3所示的使用效果。登乘人员一只手拉住登乘翻板拉手3,踏在登乘软梯4上进行登乘,然后利用杠杆原理调整重心即可进入浮台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所述具体实施方案的限制,所述实施方案只欲作为阐明本实用新型各个方面的单个例子,本实用新型范围内还包括功能等同的方法和组分。实际上,除了本文所述的内容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上文的描述和附图可以容易地掌握对本实用新型的多种改进。所述改进也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游龙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游龙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3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