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辐射屏蔽穿墙连接节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4236.X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慧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G21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辐射 屏蔽 穿墙 连接 节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墙板内结构间连接节点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防辐射屏蔽墙板穿墙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对于普通结构间连接节点处理一般采用在墙趾以上部份采用直线或大于60°的锐角折现型预留穿墙孔洞或线管,以保证射线在孔洞或线管中不能直接穿过结构构件。预留孔洞或线管的相应部位进行辐射防护补偿处理。
此种处理可能会产生以下缺点:
1、墙趾以上部分是整体暴露在射线中的,在墙趾以上部分预留孔洞或线管消弱了其防辐射屏蔽能力。
2、设计墙体构件厚度小于30cm,折线型式无法实现防辐射屏蔽功能。则必须采用直线穿管,此时需在套管空隙中填注防辐射材料封堵和采用封板等其它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施工步骤多且效果不理想。
3、设计墙体构件厚度较小时采用折线型式,较难保证其折线角度大于60°,可能致使防护等级下降。
4、设计墙厚较大时,需采用90°折线型式预留穿墙孔洞或线管。而90°折线型式预留穿墙孔洞或线管不利于后期弯折处的穿线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限制墙厚、能够满足辐射屏蔽需要且施工简便的防辐射屏蔽穿墙孔洞节点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辐射屏蔽穿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墙趾下部位于防护底板内,为一圆弧型穿线管道,所述管道两头靠近防护墙墙身。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避开墙趾上部,取而代之在墙趾下部利用圆弧造型营造一个顺滑的穿线管道,且避开了大量的辐射面。可以满足不限制墙厚、辐射屏蔽当量、施工简便等要求,对于有防辐射屏蔽要求的穿管,确保达到防辐射屏蔽当量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防辐射屏蔽效能优。
2、对墙体构件的厚度没有限制。
3、对后期穿线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辐射屏蔽穿墙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防护墙 2、防护底板
3、穿线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辐射屏蔽穿墙连接节点结构,设置在墙趾下部位于防护底板2内,为一圆弧型穿线管道3,所述管道两头靠近防护墙1墙身。
所述圆弧型穿线管道的圆弧半径为防护墙厚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圆弧型穿线管道为一套管。所述套管的竖直向埋深为防护墙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套管平面中心位置为防护墙的二分之一墙厚。
所述圆弧型穿线管道为一穿墙孔洞。
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在施工现场预制好带有弧度的套管,内径R可随墙厚进行调节,一般控制在1/3墙厚。预埋时,套管两头尽量靠近墙身。用钢筋将其两头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进行定位,定位时竖直向埋深a为1/3墙厚,套管平面中心位置b为1/2墙厚。墙板钢筋绑扎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穿线工作。并在预留孔洞或线管的相应部位进行辐射防护补偿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同等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4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架式T型钢龙骨幕墙结构支撑体系
- 下一篇:抗震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