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双囊压迫止血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5115.7 | 申请日: | 200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许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庆林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青***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压迫 止血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锁骨下动、静脉穿刺并发胸腔内出血时,用于压迫止血的医疗器械,尤其是胸腔双囊压迫止血管。
背景技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为ICU、心内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常见技术操作,用于补液,监测CVP,介入治疗等,若操作不当,容易出现误伤动、静脉,导致血胸、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胸腔内无支撑不易压迫止血,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局部内科治疗常常无效。持续的出血,需要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很大,甚至有些患者因不能耐受手术而死于失血性休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双囊压迫止血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腔引流管1、环形气囊充气管2和球形气囊充气管3齐上端排列,球形气囊充气管3的长度大于环形气囊充气管2;环形气囊充气管2下端与环形气囊5连通,球形气囊充气管3下端与球形气囊6连通,环形气囊5位于在球形气囊6上方。胸腔引流管1、环形气囊充气管2和球形气囊充气管3上端相互分离,环形气囊充气管2末端向上至10-15cm处集为一束,成牵引管4。球形气囊6充气后直径为5-6cm;环形气囊5充气后,外环直径6-8cm,截面圆直径为3-4cm。球形气囊充气管3长度比环形气囊充气管2长4cm。环形气囊5和球形气囊6为膜性高张力弹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锁骨上窝内侧穿刺,采用微创手术,将本实用新型用滑轮系重物持续牵引方式置入胸腔内,充气后环形气囊、球形气囊压迫出血部位,从而达到止血治疗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手术小、创伤小、操作迅速,可避免开胸手术,能达到及时止血的效果,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微创治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图中:1、胸腔引流管;2、环形气囊充气管;3、球形气囊充气管;4、牵引管;5、环形气囊;6、球形气囊;7、胸腔引流管内口。
具体实施方式
胸腔引流管1、环形气囊充气管2和球形气囊充气管3齐上端排列,球形气囊充气管3的长度比环形气囊充气管2大4cm。环形气囊5与环形气囊充气管2相通,球形气囊7与球形气囊充气管相通3,胸腔引流管1、环形气囊充气管2和球形气囊充气管3的下端汇合为牵引管4,胸腔引流管内口7开口于胸腔。环形气囊5充气后直径为6cm;环形气囊5充气后,其内环直径为8cm,截面圆直径为4cm,两气囊内压为30mmHg。环形气囊5和球形气囊6为膜性高张力弹性材料。
使用时,先行穿刺,穿刺点为患侧锁骨上窝内侧,常规消毒、铺巾、麻醉,用6F深静脉穿刺针吸入生理盐水,于穿刺点垂直刺入胸腔后,推注生理盐水至无阻力,送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扩张管扩张,将气囊抽干净气体,将本实用新型送入胸腔到适当刻度,环形气囊5和球形气囊6充气压迫出血部位,气囊内压为10-30mmHg。牵引管4通过滑轮系重物持续牵引,牵引压力视静脉或动脉出血而不同在0.5-2千克可调,胸腔引流管1接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液体或气体。压迫时间0.5-1小时,期间注意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情况。也可气囊内注盐水加造影剂,彩超或X线以了解局部压迫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庆林,未经许庆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5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