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冷凝型空调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5670.X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9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国林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富阳市金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冷凝 空调 平行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尤其空调冷凝器芯体。
背景技术:
早期的空调冷凝器,其芯体主要包括蛇形导液管、翅片、分汽罐、集液罐,是一类以蛇形导液管多次逆转流通制冷剂的结构形式。近期发展的空调冷凝器,其芯体主要包括平行流导液管/平行流管带、翅片、分汽罐和集液分液罐、集液分液罐和集液罐,是一类采用平行流导液管/平行流管带且以分有的汽态区、汽液混合区、液态区三个分级冷凝区域逆转流通制冷剂的结构形式。它们都是逆转型空调冷凝器。
现有空调冷凝系统,其冷凝器的出液端与储液罐的进液端用管道连接,其冷凝器的进汽端与蒸发系统的出汽端用管道连接,储液罐的出液端与蒸发系统的进液端用管道连接,是以此形成的、应用上述两类冷凝器为主的一次冷凝结构。
在空调实践中已得到证明:一次冷凝结构的空调冷凝系统,是较难做到一次性将汽态制冷剂冷凝成纯液态制冷剂的——从冷凝器进入到储液罐以及蒸发系统的制冷剂其液态纯度和过冷度都不高,也就是说,是较难为空调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冷凝效能的。勉强提高现有空调冷凝系统的冷凝效能,只有靠加大冷凝压力来实现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或/和提高制冷剂的液态纯度,却会在冷凝系统中产生制冷剂泄漏现象。
从中也说明,使冷凝器及冷凝系统提高冷凝效能,以在不增加冷凝压力的前提下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或/和提高制冷剂的液态纯度,是冷凝器及冷凝系统提高冷凝效能的潜在的研究开发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二次冷凝型空调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整体包括导液管、翅片、分汽罐或通过设置隔板联体的分汽罐和集液分液罐、集液罐或通过设置隔板联体的集液罐和集液分液罐、带有进汽口的进汽接头、带有出液口的出液接头、面板,出液接头设置在集液罐上、进汽接头设置在分汽罐上,翅片连接在导液管之间,两片面板,各以内侧面分别与翅片连接,设置在由导液管跟翅片连成的板块两外侧,分汽罐、集液罐,或联体的分汽罐和集液分液罐、联体的集液罐和集液分液罐,以跟导液管的管孔联通,分别连接在导液管的两端,为以此形成的逆转型空调冷凝器芯体或无逆转型空调冷凝器芯体;通过在分汽罐或联体的分汽罐和集液分液罐一端增设带有出液接头的集液罐、在集液罐或联体的集液罐和集液分液罐一端增设带有进液接头的分液罐,且在接合处,以面板直接连接或用翅片连接面板或除去面板用翅片连接导液管,再增设一件冷凝器芯体,设置成分有第一冷凝器/一次冷凝区与第二冷凝器/二次冷凝区的平放形式,或者,通过在分汽罐或联体的分汽罐和集液分液罐上侧/下侧增设带有出液接头的集液罐、在集液罐或联体的集液罐和集液分液罐上侧/下侧增设带有进液接头的分液罐,且以集液罐与分汽罐或与联体的分汽罐和集液分液罐连接、分液罐与集液罐或与联体的集液罐和集液分液罐连接,再增设一件冷凝器芯体,设置成分有第一冷凝器/一次冷凝区与第二冷凝器/二次冷凝区的叠放形式。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以平放或叠放形式设置了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通过应用逆转型平行流冷凝器芯体且以其为第一冷凝器/一次冷凝区、应用无逆转型平行流冷凝器芯体且以其为第二冷凝器/二次冷凝区,不但使冷凝器,明显提高了换热效果、降低了冷凝压力,从而,达到了明显提高冷凝效能的目的,而且使空调,明显减少了管道的使用数量和漏点,从而,达到了明显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整体性、节约材料的目的。该技术方案,拓宽了提高空调冷凝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创新空间,为进一步完善冷凝器及空调的结构、提升空调技术层面,发挥了实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二次冷凝型空调平行流冷凝器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排多个管孔的平行流管带端面放大示意图;
图3,是双排多个管孔的平行流管带端面放大示意图。
在图1中有三条虚线:中间与下边的两条虚线,是分级冷凝区域26的分界,分别表示液态区8跟汽液混合区6、汽液混合区6跟汽态区21的分界;上边的一条虚线,表示第一冷凝器/一次冷凝区26与第二冷凝器/二次冷凝区20的分界或接合处7/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国林,未经徐国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56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