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6231.0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6 | 分类号: | D04B1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钱凯 |
地址: | 528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机 生克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圆编针织机,请参阅图1、图2并配合图3,主要是由针筒3、装置于多个针筒槽31内的织针1、织针导轨5、生克筒4、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41内的生克片2a以及生克片导轨6等所组成,其借由针筒3与生克筒4的旋转,并使该等织针1的针脚11配合织针导轨5的导引而使织针1可做上、下动作,该等生克片2a亦使其片脚23a配合生克片导轨6的导引而可做前、后位移,其利用织针1的上、下动作以及生克片2a的前、后位移来对纱线的交织使能编织出布料。
传统的生克片2a通常都设计为整片相同厚度的薄片状,因此当装置于生克筒槽41内后,会与该等织针1产生一间隙空间;而当织针1起针钩拉纱线30形成新线圈20时,必须先使生克片2a推进一段距离,让旧线圈10进入生克片2a上端的片鼻槽22a内,并借由片鼻21a下缘来压制旧线圈10,使旧线圈10能下脱离开织针1的针舌12,以便织针1压针钩拉新线圈20后能顺利穿过该旧线圈10,使完成编织动作;然因该生克片2a的片鼻21a较薄且与织针1间有一间隙空间,因此必须使生克片2a推进较长的距离让旧线圈10完全进入片鼻槽22a底内,才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10使其下脱离开织针1的针舌12,此种交织动作容易致使受导轨6推动的生克片2a片脚23a产生磨损现象,而使片脚23a位于导轨6内的间隙变大,会使生克片2a前、后推动的动作较不稳定,而造成纱线周期性的张力不均导致线圈大小不一致,使织物表面形成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的现象,殊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是包含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槽内的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其中主要是于该等生克片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织针与生克片的片鼻间紧贴无间隙空间,可使织针的上、下起针及压针的动作更为垂直、稳定,并于生克片推进压线圈让织针起针做脱圈的动作时,可使生克片推进较短的距离,就能让线圈脱下离开织针的针舌,因而使生克片的片脚较不易磨损;且于片脚经久磨损时,由于织针与生克片的片鼻间因紧贴无间隙,仍能使交织后的线圈大小一致,让编织后的布面平滑、稳定。
前述的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中该生克片增加适当厚度的部分可以只设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同样能达到上述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生克片的平面图。
图2是织针起针脱圈与传统生克片配合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生克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生克片的另一种实施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织针 11-针脚 12-针舌
2-生克片 21-片鼻 22-片鼻槽
23-片脚 3-针筒 31-织针槽
32-生克片槽 4-生克筒 41-生克筒槽
5-织针导轨 6-生克片导轨 10-旧线圈
20-新线圈 30-纱线 2a-生克片
21a-片鼻 22a-片鼻槽 23a-片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未经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平缝打结机的Y轴传动结构
- 下一篇:全电力驱动小样织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