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食用菌菌种包打孔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6306.5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益冉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食用菌 菌种 打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打孔机,具体讲涉及食用菌菌种包的打孔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本行业一般使用手工的方式对食用菌包打孔,不仅效率低,每棒需要6次工序才能完成,每分钟只能打4-5个,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投入成本较大;而且对包的损伤较大,打孔大小不标准,孔的位置、尺寸、深度大小不均匀、不一致、难以统一,影响后续菌种的生长;手工打孔时,工具上容易附着培养基,不仅浪费培养基,而且人工操作难免会发生工作意外,易伤到手或身体,存在隐患。授权公告号CN201123272Y,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打孔装置结构复杂,必须手工进料和卸料,且在手工进料和卸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打孔的效率不高,不能达到全自动完成进料、推料打孔和卸料四个工序的连续循环工作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全自动完成进料、推料、打孔和卸料四个工序,打孔均匀、效率高,一次性完成多方向打孔,且安全操作的打孔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食用菌菌种包打孔机,包括机架和菌种包,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机架内设有工作管仓,工作管仓呈圆筒状;工作管仓中部为下料仓,下料仓与进料机构连接;工作管仓端部为推料仓,推料仓与推料机构连接;工作管仓另一端部为工作仓,工作仓与打孔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仓上方设有开口,下料仓的开口处与进料机构连接且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机构为方形存料仓,存料仓两侧设有挡板,存料仓与水平线相交呈20~60度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料机构设有推管和气缸,推管和气缸活动连接;所述推料仓下方设有开口,推管置于推料仓内,气缸安装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缸一端与推进杆连接,推进杆通过推进连杆与推管连接,推进杆外周设有推进杆套。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孔机构设有气爪、钉板和打扎钉;所述打扎钉安装在钉板上,气爪两端安装有钉板;所述工作仓的圆周上设有与打扎钉相配合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爪通过气爪安装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钉板上设有钉板衬板,气爪两端通过手指连接板与钉板衬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爪为两个,钉板为四个,工作仓上的开口为四个;所述一个气爪与工作仓上下两个方向的开口贯通,另一个气爪与工作仓前后两个方向的开口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机构、推料机构和打孔机构采用气动驱动,由PLC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进料机构、推料机构、打孔机构结合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完成进料、推料、打孔和卸料四个工序,上述三个机构均采用气动驱动,由PLC控制。进料机构和推料机构保证一次只能一个待打孔的菌种包进入下料仓内,由推料机构推动菌种包至工作仓内,上述工作时间为1秒;接着启动打孔机构,完成打孔工序,工作时间为1秒,与此同时,进料机构回位,上述工作时间为1秒;打孔机构回位,工作时间为1秒;一次打孔周期为3秒,所以打孔的产能为20包/分钟。本实用新型不仅打孔效率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下料仓和存料仓的结合,使得菌种包能够自动滑入下料仓。
3、本实用新型采用:推料仓和推料机构的结合,菌种包在推管和气缸的作用下推入工作仓,当气缸回位时,新的一个菌种包滑入下料仓,由于打孔机构为连续循环工作,推入新的菌种包则把已经处于工作仓的菌种包推出,因此打孔机能够执行循环的进料、推料、打孔和卸料四个工序。
4、本实用新型采用:工作仓和打孔机构的结合,四个钉板分别安装在两个气爪上,气爪的开合而完成打孔的工序。工作仓有四个与打扎钉相配合的开口,两气爪同时合上,钉板上的打扎钉扎入菌种包,当两气爪同时打孔时,由于工作仓的结构保证菌种包依然留在工作仓内。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力投入成本较小;而且对包的损伤较小,打孔大小标准,孔的位置、尺寸、深度大小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益冉,未经李益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水箱及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整合式遥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