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时分复用多通道的电接点液位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6490.3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万嵩;高炼;孙建华;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23/22 | 分类号: | G01F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43006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分 复用多 通道 接点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分复用多通道的电接点液位检测电路,用于电接点液位测量中对电极的检测和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接点液位检测电路中,一般给电极供电的电源采用直流或工频低压交流,持续通电,电接点有水判断电路用三极管等电子器件组成,通过检测通过电极的电流来判断电极是否被液体浸没。当电极被浸没后,对电极的持续通电会使电极很快被电解腐蚀和极化并失去作用。
某些检测电路利用单片机控制,利用正反脉冲对具有公共电极的电接点电极进行检测并去极化,利用通过电极的电流驱动光隔等来判断电极是否被液体浸没,减少了电极的腐蚀,但是产生的正反脉冲由于公共电极的存在和电路本身的结构,造成正反脉冲的不对称,仍然存在着极化腐蚀,并且适用范围受到所测液体电导率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时分复用多通道的电接点液位检测电路,能够减少电接点液位探头电极通电电解极化腐蚀,提高测量电极的使用寿命,实现对多路电接点电极的扫描检测,并能够适用于不同介质的液体测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一种时分复用多通道的电接点液位检测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脉冲电路、电接点测量通道选择电路、多通道电接点信号检测电路、单片机电路、输出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单片机电路输出端分别与电接点测量通道选择电路、输出电路、显示控制电路相连;单片机输入端与多通道电接点信号检测电路输出端相连;电接点测量通道选择电路与脉冲电路相连;脉冲电路与电接点的电极连接组成回路,与多通道电接点信号检测电路输入端相连。
单片机电路发出控制指令给电接点测量通道选择电路,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电接点测量通道选择电路依次选择待测液位电接点,每次选择一路,控制脉冲电路在电接点液位电极上施加对称的正负脉冲。施加脉冲时,多通道电接点信号检测电路将检测电阻上的电压与预置比较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比较结果送至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后,判断电极是否被液体浸没,并将结果送至输出电路,输出电路将单片机的输出转变为接点信号,送至显示控制电路进行显示和控制。一个检测周期内一路电接点检测完毕后,接着进行下一路电接点的检测,如此循环,全部通道液位电接点检测完毕后,接着进入下一个检测周期,即可完成对多路电接点液位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时分复用技术,极大地减少了电接点电极通电时间,采用单片机控制的脉冲瞬时测量电路,可有效保证通过电极正负电流的对称性,使普通测量电极防腐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本电路还可以方便的根据所测液体电导率调整量程,只需一个电接点信号检测电路即可实现对多路电接点电极的检测,利用电压比较检测技术,测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硬件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8路液位测量电接点的信号检测。电路中分别为VDD和其地VSS,VCC和其地VEE,根据本电路,VDD=5V,VCC=10V,其中VCC用于电接点电极的检测脉冲电路部分,V1~V16为光电隔离器,这里采用TPL521,其输入侧1、2、3、4引脚如图所示串联,图中引脚4接至电接点测量通道选择电路中译码器U2、U3的输出端。电阻Ra1~Ra16为光电隔离器V1~V16输入端的限流电阻,限流电阻的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另一端与光电隔离器的引脚1相连。VD1~VD32为小型二极管,这里采用1N4148,如图示分别接在光电隔离器V1~V16输出引脚5和引脚7处,起抑制干扰作用。各光电隔离器输出引脚5经过小型二极管后并接,再与多通道电接点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检测电阻R1的引脚1相连。SW1~SW8为待测液位电接点,A、B分别为各液位电接点的两极。光电隔离器2个一组,分别对应一个待测液位电接点,以V1、V2为例,V1的引脚7经小型二极管后与电接点SW1的一极B相连,并与V2的引脚6相连;V2的引脚7经小型二极管后与电接点SW1的另一极A相连,并与V1的引脚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管板式换热器
- 下一篇:易拆组合式螺旋管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