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橡胶改性沥青胶体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6827.0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周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铁 |
主分类号: | B02C7/175 | 分类号: | B02C7/175;B02C7/02;B02C7/11;B02C7/12;B02C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2101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改性沥青 胶体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橡胶改性沥青装置,具体地说是橡胶改性沥青胶体磨。
背景技术
改性沥青是指添加了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了的橡胶粉等改性剂,或采用对沥青进行轻度氧化加工,从而使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的沥青混合物。用它铺设的路面有良好的耐久性、抗磨性,避免了沥青路面的龟裂和老化,提高了使用寿命。
利用废橡胶粉代替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作为改性剂掺加到沥青中来生产改性沥青,既解决了废旧轮胎和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降低了改性沥青的生产成本,因此橡胶改性沥青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制备橡胶改性沥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搅拌配料装置将橡胶粉和沥青混合在一起,并形成混合物;之后将上述混合物输送至胶体磨,利用设置于胶体磨上的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橡胶粉和沥青混合物的强烈挤压和高速剪切,使橡胶粉细化并均匀分散于沥青中。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860613Y公开了一种高速剪切胶体磨,所述高速剪切胶体磨在磨体内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在磨体内设有对应配合的静磨盘与动磨盘,静磨盘与前盖连接,动磨盘固定在主轴上,静磨盘与动磨盘的对应磨齿面分为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通过在静磨盘和动磨盘上设置上述初级、中级和高级磨齿面,保证了所述高速剪切胶体磨能使聚合物沥青改性剂在静磨盘与动磨盘的多级磨面的磨齿和磨槽之间得到剪切和碾磨,有效地提高了成品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低温延度及弹性,改善抗老化和粘附性,并达到应有的细度和均匀度。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其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所述三级磨齿面和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不同角度,使得橡胶沥青混合物在经过剪切的过程中,其剪切路径与水平面呈非垂直设置,导致橡胶沥青混合物通过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的上述剪切路径时受到向上的离心力和指向磨齿入口方向的阻力,减缓了橡胶沥青混合物通过上述剪切路径时的速度。在该速度减缓的同时,橡胶沥青混合物进入胶体磨的速度却是不变的,那么上述大量混合物就被滞留在静磨盘和动磨盘的入口甚至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从而一方面容易造成胶体磨无法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当橡胶沥青混合物正常通过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时,橡胶均匀的分布在基质沥青中且橡胶颗粒大小适中,而当橡胶沥青混合物滞留在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时,静磨盘和动磨盘对橡胶沥青混合物滞留部分反复碾磨,以致橡胶改性沥青中的橡胶颗粒太小,不易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从而影响橡胶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胶体磨的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不同角度,容易造成橡胶沥青混合物滞留在静磨盘和动磨盘的入口或者上述二者之间的间隙内,影响胶体磨的正常工作,进而提供一种不会导致橡胶沥青混合物在静磨盘和动磨盘的入口或者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的间隙内滞留的胶体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当橡胶沥青混合物滞留在静磨盘和动磨盘之间时,静磨盘和动磨盘对橡胶沥青混合物反复碾磨,导致橡胶改性沥青中的橡胶颗粒太小,不易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影响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而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橡胶沥青混合物匀速通过胶体磨,将橡胶沥青混合物剪切成为颗粒适中的橡胶在基质沥青中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状态的橡胶改性沥青胶体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橡胶改性沥青胶体磨,包括进料口(1),出料口(2)及置于橡胶改性沥青胶体磨壳体内带有静磨槽的静磨盘(3)和与之对应的带有动磨槽的动磨盘(4),所述静磨盘(3)与壳体(6)连接,所述动磨盘(4)连接在电机主轴(7)上;所述静磨盘(3)上设有与所述动磨盘(4)的动磨齿相对应的静磨齿,所述静磨盘(3)的磨齿面和所述动磨盘(4)的磨齿面的轴向角度都为90度。
所述静磨盘(3)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初级静磨盘(31),中级静磨盘(32)和高级静磨盘(33),所述动磨盘(4)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初级动磨盘(41),中级动磨盘(42)和高级动磨盘(43);所述初级静磨盘(31),中级静磨盘(32)以及高级静磨盘(33)分别和所述初级动磨盘(41),中级动磨盘(42)以及高级动磨盘(43)相配合形成初级磨盘间隙(51)、中级磨盘间隙(52)以及高级磨盘间隙(53),所述初级磨盘间隙(51)、中级磨盘间隙(52)以及高级磨盘间隙(53)所形成的通道相互连通,上述磨盘间隙的宽度由初级磨盘间隙(51)到高级磨盘间隙(53)依次递减。
所述动磨盘(4)的各级动磨槽从进料端到出料端的深度逐渐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铁,未经周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