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7348.0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李林芳;李林琼;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林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多孔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栓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当代手术的热点问题。现有手术方式有几种:1是球囊导管取栓,将球囊导管越过血栓,打起球囊回拉导管将血栓取出,此种手术需把血管切开。2是用导引导管吸栓,将大腔导引导管送入血栓内,后接注射器,保持负压,回吸血栓,导引导管只有一个端孔,有时可能被血栓堵住,需撤出导引导管,通开导管后,再送入吸栓。3是旋磨和旋切,应用专用旋磨或旋切导管取栓,但此类设备费用高,另外易穿通血管壁,风险极大,目前在国内没有开展。4是灌注溶栓,这一步往往是在吸栓或取栓术后应用。
现有导管直径4F~12F(3F=1mm),动脉内通行4F~8F导管可不用切开,静脉内可通行4F~12F导管不用切开。导管内腔内可通行一根0.008-0.038英寸(1英寸=2.54cm)直径的导丝,沿此导丝导管在血管里前进。导管为硅胶管,长100~150cm。导丝从导管尾孔进入,从导管的端孔穿出。
但是现有导管无法顺利解决上述吸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其特点是:导引导管头端管型呈锥形,导管锥形部分上分布有一个或多个侧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吸栓效果好,增加了在血栓内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头端管型呈园椎形,导管锥形部分上分布有一个或多个侧孔。
所述的带侧孔的头端为圆椎形为佳,侧孔位于锥形区的中部、下部或上部,侧孔数为1个或多个。可在锥形区任意排列分布。
所述的导管外径6F~12F为佳。
所述的侧孔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形状。
所述的侧孔周围或附近设有不透X射线的金属标识或标识物为佳,以便以便于透视下观察定位。
所述的不透X射线的金属标识呈圆形、方形、“8”字状等形状为佳。
所述的不透X射线的金属为黄金、铂金或钨,及其合金等。
导管结构如附图1。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除导管端孔外,增加了一个或多个侧孔,吸栓流量增大,不易发生堵管现象,吸栓效果好;而且带侧孔头端部分为锥形,增加了在血栓内的通过性;导管头端在旋转过程中,可对血栓产生切割作用,可大大提高吸栓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时、安全,粗细血管均可,应用范围广。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详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导管端孔,2、导管锥形头上的侧孔,3、导管锥形头部分,4、金属标识,5、导管,6、导管尾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该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包括导管体部5和导管头端3,其特征在于:导管头端上设有侧孔2。侧孔2位于锥形区3的中部、下部或上部,侧孔数为1个或多个。可在锥形区任意分布。侧孔2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侧孔周围均设有不透X射线的金属标识或标识物4,不透X射线的金属标识4呈方形、圆形或“8”字状,不透X射线的金属为黄金、铂金或钨,及其合金,可在X线透视下观察头端侧孔部分到达的血管位置。侧孔可占锥形头的任意部分、任意长度,相应可生产多种系列产品,根据病变的不同酌情选用。导管的操作完全同于现有技术。导管的头端弯曲形状可参考现有导管而变化,导管为硅胶管(可同现有技术)。支架整个系统长100-150cm为佳。导丝可用现有技术。
使用时,先将一根导丝送入体内,并使之越过血管病变段,然后将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沿先放入体内的导丝进入血管血栓病变区,撤出导丝后将导管尾端接上注射器,保持负压,利用负压回吸血栓,还可旋转导管,对血栓进行切割。根据血栓病变的长度,变换导管头端位置,回吸大部分血栓后,撤出锥形头多孔吸栓导管,送入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继续行灌注溶栓术。
本实用新型除导管端孔外,增加了一个或多个侧孔,吸栓流量增大,不易发生堵管现象,吸栓效果好;旋转导管,可对血栓进行切割,提高了吸栓的效率和成功率;而且带侧孔头端部分为锥形,增加了在血栓内的通过性,应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林,未经赵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7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液分配盘
- 下一篇:医用旋转式分子筛制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