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墨铸铁管承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7369.2 | 申请日: | 200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闫国栋;王昌辉;宋斌;董建忠;刘志丽;许顺;谷艳梅;王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0 | 分类号: | F16L25/10;F16L9/02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郭恒斌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墨铸铁 管承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N1800mm球墨铸铁管承口结构。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供水管道常用接口为T和K型。
对于T型接口通常只是适合用于DN80-DN1600mm*8.15米长度规格球墨铸管;如图1,因为该种接口仅使用胶圈,没有其它附件即可密封,而且安装速度快,施工方便,无需压兰、螺栓,直接安装。使用综合成本较低。且T型接口能适应一定的基础变形,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是,中大口径铸管无法使用此种接口。
对于通常口径大于DN1600mm规格的球墨铸管,一般采用K型接口。K型接口安装费时费力,需要的附件较多,使用成本较高,该方法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N1800mm球墨铸铁管承口结构,可以使用T型接口型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球墨铸铁管承口和胶圈,所述的球墨铸铁管管体外经为DN1800mm,其承口端内有档环,外部圆弧光滑过渡,档环里的内壁上有向壁内连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呈阶梯状,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的直径逐渐变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嵌装所述的胶圈,胶圈有硬质座和软质头两部分组成,胶圈有喇叭状内孔,所述的硬质座有外凸环,外凸环嵌在所述的第一凹槽内,软质头有外圆柱面,外圆柱面嵌在所述的第二凹槽内。
所述的球墨铸铁管承口各部分的尺寸为ΦA=2050mm,ΦB=1951mm,ΦC=1926mm,ΦD=1880mm,ΦE=1885mm,ΦF=1833mm,ΦG=1960mm,ΦH=2022mm,RJ=200mm,K=32mm,RI=100mm。
所述的胶圈各部分的尺寸为M=88mm,N=38mm,P=28mm,Q=43mm,S=33mm,ΦT=2014mm,U=45mm,ΦV=1990mm。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口径大于DN1600规格的球墨铸管无法使用T型接口的技术难题,安装速度快,施工方便,无需压兰和螺栓可直接安装,使用综合成本较低。且T型接口能适应一定的基础变形,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承口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球墨铸铁管承口2和胶圈10,所述的球墨铸铁管管体11外经为DN1800mm,其承口端内有档环1,外部圆弧光滑过渡,其特征在于:档环1里的内壁上有向壁内连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3、4、5,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3、4、5呈阶梯状,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3、4、5的直径逐渐变小,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内嵌装所述的胶圈10,胶圈10有硬质座8和软质头6两部分组成,胶圈10有喇叭状内孔,所述的硬质座8有外凸环9,外凸环9嵌在所述的第一凹槽3内,软质头6有外圆柱面7,外圆柱面7嵌在所述的第二凹槽3内。
所述的球墨铸铁管承口各部分的尺寸为ΦA=2050mm,ΦB=1951mm,ΦC=1926mm,ΦD=1880mm,ΦE=1885mm,ΦF=1833mm,ΦG=1960mm,ΦH=2022mm,RJ=200mm,K=32mm,RI=100mm。
所述的胶圈各部分的尺寸为M=88mm,N=38mm,P=28mm,Q=43mm,S=33mm,ΦT=2014mm,U=45mm,ΦV=199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7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滑移限位底座
- 下一篇:耐磨橡胶聚氨酯复合软管